父母须知宝宝社交圈九要点

  

父母须知宝宝社交圈九要点
  
文章插图  
宝宝在慢慢的长大,宝宝总要接触外面的环境、接触到更多的人,也需要自己的社交圈 。那么宝宝的社交圈父母要知道9点 。  
  
相关关键字:宝宝社交圈安全感自信  
父母须知宝宝社交圈九要点  
1、妈妈是第一个“好朋友”  
宝宝社交的第一步从出生就开始了 。虽然小小的他躺在那里还不能说话,但是通过哭、目光接触、笑等表情,我们的小社交家完全能和周围人互动起来:他能模仿周围人的表情,而很快,亲友们就能从小家伙的肢体信号中“破译”他的需要了 。  
妈妈、爸爸、保姆或祖辈的抚摸、亲吻、及时的回应,为孩子提供了安全感,让他感觉良好,充满自信 。有了这种关爱的保障,小社交家才能安心地去“探索”外部世界,包括与各种各样的人“相遇”,并且建立良好的关系 。  
可以说,合群的第一阶段是在孩子的家庭中完成的,尤其重要的是来自妈妈的爱 。  
2、尊重孩子间从小建立的友谊  
无论对大人,还是对孩子来说,生活中有一个亲密的朋友都是很珍贵的 。你知道吗?当一个孩子有朋友时,玩的时间会比没有朋友的孩子多出6倍,他更容易与人分享,同别人交流的时间更长 。  
有些规则可以帮到你:  
2岁以前,孩子们喜欢熟面孔,最好把熟悉的孩子放在一起 。陌生的孩子会让他们担心 。  
多组织2岁以后的孩子参加偏“动”的游戏,如荡秋千或骑车等,这种活动不仅有利于小伙伴的相遇,而且孩子在期间的积极互动要比在那些安静的动手游戏(如搭积木)中的互动高出2倍 。  
3岁之前的孩子在和同伴交往时,喜欢有成年人在场 。虽然父母不一定要参与孩子间的活动,但要待在孩子能看到的地方 。  
3、保护自己是基本的态度  
孩子间的小冲突,一般不必太认真,放手让他自己在历练中学会交往 。但是要注意控制一些极端行为,让他不被过度伤害,也不去伤害他人 。如果弱势的一方能够反抗并且懂得保护自己就好,但是如果孩子不会,就需要我们教给他保护自己的办法 。  
及时闪躲、表达愤怒,甚至在不造成伤害的前提下“还手”也未尝不可 。在冲突中保护自己,这也是一种社会适应的方式 。  
4、游戏是一种有用的准备  
很多研究都证明,“角色扮演”游戏能帮助孩子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 。在这些游戏中,玩具可以给孩子另一个视角,让他站在别人的位置上考虑问题,进而体会他人的感受 。  
2岁以后,可以和孩子玩一玩角色游戏 。游戏之后,你们可以聊一聊:“刚才你演的是什么,后来又演了什么?这几个角色里,你觉得谁最努力?谁最有耐心?  
5、分享要靠后天学习  
1 岁半以后,随着“自我中心”思维向“社会化”思维的转化,孩子所要学的一项重要的技巧,就是分享 。分享是其他友谊技巧的基础 。  
分享并不是天生就会,只有到了3岁左右,才真正出现分享行为 。在学会分享之前,孩子先要知道什么是“我”和“我的” 。知道什么东西属于“我”,才能真正学会分享 。  
分享意味着快乐 。硬逼着孩子和别的孩子分享是不现实的,只有孩子清楚了什么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同时他也期待着让别人与他同乐时,分享行为才能真正主动出现 。  
6、我接受你的愤怒,但我不能允许你打人  
两三岁的孩子间很容易发生冲突:抢玩具,推搡,抓头发,有时甚至会咬人 。对这个阶段的“武力事件”,比较合适的态度是:接受情绪,引导行为 。比如:“我理解你很愤怒,但我不能允许你打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