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汉语兼词“诸” 公伐诸鄢的诸是什么意思

  

浅谈古汉语兼词“诸” 公伐诸鄢的诸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在古代汉语中 , 有一种特殊的单音词 。从表面看来 , 它只是一个字 , 但实际上却兼有两个字的意义和作用 , 而且其读音也是这两个字的合音 。这种特殊的单音词 , 语言学家把它称为兼词 , 而人们经常提到的一个例子是:诸 。  
作为兼词的“诸” , 在一般的古汉语字、词典中 , 主要包括两个义项和用法:  
(一)表示“之乎”合用 , 位于句子末尾 。  
“诸”字音zhū , 其声母与“之”相同 , 韵母与“乎”相同 。将“之”“乎”两字连起来快读 , 便合成为“诸”音 。“乎”在古汉语中一般用于句子末尾 , 表示疑问或感叹语气 。因此人们便把位于句末的“诸”看成是“之乎”合用的兼词 。例如:  
①《论语?子罕》:“有美玉于斯 , 韫匱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  
②《孟子?梁惠王下》:“文王之囿方七十里 , 有诸?”  
③《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有三焉 , 天其或者将建诸!”  
以上三例句末的“诸”字 , 都可以看作“之乎”合用的兼词 。“之”是代词 , 指代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乎”是句末语气词 , 可以用现代汉语中不同的语气词来翻译它 。试将三例译释如下:  
①有一块美玉在这里 , 是放在柜子里藏起来呢?还是找个识货的商人卖掉它呢?  
②听说周文王的园林大到七十平方里 , 真有这回事吗?  
③听说晋公子重耳有三个别人不具备的条件 , 上天或者将要立他为国君吧!  
(二)表示“之于”合用 , 一般位于句中 。  
【浅谈古汉语兼词“诸” 公伐诸鄢的诸是什么意思】在古代汉语中 , “诸”字的读音与“之于”的合音非常相近 , 因此人们又将“诸”看作“之于”合用的兼词 。例如: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