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哪儿CEO陈刚发新年内部信,称旅游业暑期将迎转折
来源:亿欧网
刚刚过去的2021年 , 发端于2019年末的疫情仍没有结束 , 所有人的生活方式都受到疫情影响——出行需要核酸、密接需要隔离 , 很多行业因疫情受到的冲击 , 在2021年仍没有完全恢复 , 如餐饮、电影、旅游等等 。
尽管中国疫情得以控制 , 成为全世界最稳定的供应链 , 但海外疫情仍不断反复 , 并在国内少数地区形成偶发输入案例 , 给基层防疫人员带来更大压力 。
2022年 , 疫情对多行业的影响将会持续多久?行业转机何时到来?相关行业如何行动?
去哪儿CEO陈刚在2021年12月31日发布的新年内部信中 , 称要对疫情保持耐心 , 并表示 , 2021年五一期间旅游行业的大幅反弹 , 也让他判断 , 2022年上半年会继续以疫情应对为主线 , 暑假后期将会迎来转折 , 既要做好继续紧绷应对 , 也要乐观迎接下半年的反弹 。
【去哪儿CEO陈刚发新年内部信,称旅游业暑期将迎转折】疫情之下 , 很多行业收入减少 , 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要求也更高 。
作为以年轻人及学生群体为主力客户的OTA平台 , 去哪儿主打品质低价 , 陈刚就曾如此形容去哪儿主力客户: “他们既要便宜 , 又要品质 , 还要服务好;会玩能花 , 但是要货比三家 , 绝对不交智商税 。 ”
据此前透露的数据 , 品质低价策略之下 , 去哪儿整体复苏略快于旅游业大盘 。 2021年清明 , 去哪儿国内机票业务恢复至疫情前水平;2021年五一期间 , 机酒预订量比2019年同期增长了40% 。
在内部信中 , 陈刚表示 , 当前中国坐过飞机、有护照的人数比例仍然很低 , 旅游行业仍是长期高速增长的朝阳行业 , 旅游行业的数字化目前也只是交易数字化 , 不管是旅游行业还是基于旅游的平台都有长足发展空间 。
正值元旦假期 , 已公布的元旦旅游数据就有不少亮眼表现 。 如去哪儿数据显示 , 深圳2022年元旦酒店预订量同比2021年增长近2成 , 周边短途游需求比平日增长3倍以上 。
眼下距离春节只剩下一个月时间 , 有很多人已经在筹划2022年春节期间的外出行程 , 不管是2022年除夕到初六的酒店预定 , 热点航线、旅游路线的预售 , 还是碳中和下绿色旅游、生态旅游的新发展 , 以及老龄化下老年旅游、康养旅居等新潮流 , 都将助力2022年旅游市场的回暖 。
内部信原文
亲爱的小驼们:
提前道声 , 新年好!
我们将在疫情中迎来第三个春运 。 很多同事都在嘀咕 , 明年疫情能结束吗?公司的发展会有问题吗?前面的问题留给专家们 , 我自己的判断是明年上半年将继续以疫情应对为主线 , 暑假后期将会迎来转折 。 我们既要做好继续紧绷的应对 , 也要乐观的迎接下半年的反弹 , 正如今年上半年五一的大幅反弹一样 。
旅游是数字时代不可替代的真实体验 。 中国的经济发展会继续保持高增速 , 当前年收入在10万的群体大约7千万 , 年入5万的大约1.5亿 , 年入3万的大约3亿 。 我们今天全行业也不过做了这7千万+部分1.5亿人的生意 。 从坐飞机 , 有护照的极低比例 , 我们知道我们所在的旅游行业是长期高速增长的朝阳行业 。 想到这一点 , 我们应该对当下的影响更加耐心一些 。
旅游行业的数字化今天也只是做到了交易的数字化 。 也就是说 , 我们只是把酒店景区的产品从线下搬到了线上 , 这只是平台化的第一步 。 依托平台 , 商家的实时定价 , 为不同等级和类型的会员提供差异化附加值的服务 , 都还没做 , 未来平台化的阶段起码还有2-3个产业互联网方向的周期 。 今天市场对平台型公司有些非议 , 但我们自己应该对平台化这个伟大的方向有专业信心 , 平台的作用远不止此 。 行业坡长雪厚 , 平台大有作为 , 去哪儿大有机会!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