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此文,我对赚钱的认知彻底崩塌了!( 三 )
但在飓风登录前一周 , 谢博德博士就已经反复提醒休斯顿市民:根据观察 , 这次飓风到来可能会造成40到50英寸的降雨量 。
即便如此 , 市民们依然无所作为 , 并在一周后迎来了洪灾 , 造成了重大损失 。
为什么会这样?
休斯顿当地虽然经常下雨 , 但之前全年的降雨量也才34英寸 。
谢博德博士所预言的“短时间内降雨40到50英寸” , 已经超过了休斯顿市民能够理解的范围——几天之内就下完一整年的雨?这怎么可能!
因为和自己过去的经验发生冲突 , 所以休斯顿市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看到了预警 , 但没想到真的会这么糟糕 。
这就是谢博德博士说的“认知失调”:
新信息与已有的信念相矛盾 , 无法理解现有经验外的事物的时候 , 会让人产生失调的感觉 , 这种感觉会驱使一个人去寻找合理化的解释 , 让自己的认知达到一致 。
认知失调
休斯顿的市民就是这样 , 他们面对无法理解的新信息 , 就去找一个合理化的解释 , 觉得灾情不会那么糟糕 , 忽视科学家的警告 , 最后造成重大损失 。
试想一下 , 这样的情况 , 在生活中实在太常见了:
有些女生遇到了渣男 , 渣男不仅出轨还家暴 , 但女生反而为渣男维护 , 说他只是喝了酒才这样 。
——这就是因为她无法接受自己爱上的男生是个人渣 , 为了避免认知失调 , 只能不断找借口骗自己 。
很多爱抽烟的人明知抽烟不好 , 却很自信地认为“虽然抽烟有害健康 , 但是不会发生在我的身上” , 哪怕咳嗽不断也不愿意停下来 。
但很显然 , 这种态度妨碍了我们看清楚世界的真面目 , 让我们始终带着滤镜去看待这个世界 , 不愿去改变自己的行为 , 最后自会被现实狠狠教育一顿 。
4
认知半径
决定了一个人能力的大小
那么如何摆脱这3种思维误区的影响 , 走出思维上的认知框架?
谢博德博士提出了一个“认知半径”原理 , 他把人的认知范围比作一个圆圈 , 认知的半径越大 , 人的认知范围也就越大 。
认知半径 , 决定了一个人能力的大小 。
那么 , 应该如何扩大自己的认知半径?谢博德博士给出了3个方法:
1、列出自己的偏见
回忆一下 , 自己曾经存在的种种偏见 , 比如地域歧视、比如性别歧视、比如看待问题的主观…然后思考一下 , 它们到底从何而来 , 由什么形成的?——你的养育过程、你的学习过程、你的信仰、你的成长轨迹…
想要不被偏见影响 , 首先要看到自己存在着哪些偏见 。
2、评估信息来源
每一次从外界接受到一个信息 , 不要先急着认同这个信息 , 而是先问一下自己 , 这个信息从何而来的?这些信息的来源 , 到底有没有权威性?
3、表达出来
你可以和朋友、家人谈谈 , 评价自己过去的偏见 , 以及这些偏见是怎么形成的 , 谈谈你如何评估你的偏见和信息来源 , 并可以试着分析它们是如何影响自己的认知的 。
人生是无数次选择的结果 , 选择的好坏直接造成了今天我们的现状 。
而大部分的选择 , 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 , 只能靠我们的认知能力去判断 。
因为 , 不是人生选择了你 , 而是你选择了人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