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为啥吃螺 中秋为什么吃田螺( 二 )


观潮
“定知玉兔十分圆 , 已作霜风九月寒 。寄语重门休上钥 , 夜潮留向月中看 。”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 。除中秋赏月外 , 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 。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 , 早在汉代枚乘的大赋名篇《七发》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 , 汉以后 , 中秋观潮之风更盛 。
饮桂花酒
桂花 , 十里飘香 , 沁人肺腑 , 古人赞云:“虽无艳态惊群目 , 却有清香压九秋” 。屈原的《九歌》中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酒兮椒浆”的诗句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 , 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 , 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每逢中秋之夜 , 仰望月中丹桂 , 喝一杯桂花蜜酒 , 欢庆合家甜甜蜜蜜 , 欢聚一堂 , 已成为佳节的一种美的享受 。
猜灯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 , 人们都聚集在一起 , 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 , 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 , 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 , 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
玩兔儿爷
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 。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 , 衣冠踞坐如人状 , 儿女祀而拜之 。”到了清代 , 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 。制作也日趋精致 , 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 。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 。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 , 或是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饨、茶汤的 , 不一而足 。
偷瓜摘菜
在古人看来 , 秋收季节蕴藏着生育和繁殖的希望 。唐宋以前先民会在秋收后举行祈求生子的活动和仪式 。明清时期 , 湖南和贵州地区有一种中秋之夜偷瓜摘菜的活动 。人们会在晚上“偷”上一些冬瓜或南瓜 , 在它们表面上描绘上婴儿的模样 , 送给多年不孕不育的夫妇 , 希望他们能早日生子 。
在黔东南地区还有摘菜的风俗 。他们会选择在中秋之夜这天 , 跑到自己心仪对象的菜园子中摘几颗菜 , 以引起恋人的注意 , 从而能够摘上美满的恋爱果实 。
吃田螺
民间认为 , 中秋吃田螺 , 可以明目 。之所以一定要在中秋节食之 , 是因为此时是田螺空怀的时候 , 腹内无小螺 , 肉质特别肥美 。如今在广州民间 , 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习惯 。
吃芋头
芋头是美味时令小吃 , 由于蝗虫不食的特点 , 自古便有“平时菜蔬 , 荒年粮”的美誉 。广东有些地方过中秋节时 , 要吃芋头 。此时家家都要煨一锅芋头 , 合家团聚 , 一边赏月 , 一边齐享芋香之美味 。中秋食芋 , 还有不信邪之意 。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 , 剥芋头食之 , 谓之剥鬼皮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