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蔚小理”是否会被特斯拉甩得更远?( 二 )


在资金储备一块 , 特斯拉早在2020年就开始盈利 , 全年净利润2.96亿美元 , 而“蔚小理”依然处于亏损状态 。
据各家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 , 理想净亏损为2150万元 , 蔚来的净亏损是8.353亿元 , 小鹏的净亏损是15.948亿元 , 特斯拉净利润16.18亿美元 。
2021年 , 资本市场对于特斯拉和“蔚小理”的反馈也差距甚远 。 2021年全年 , 在美国市场 , 蔚来股价下跌35% , 小鹏上涨17.5% , 理想上涨11.3% , 特斯拉上涨47.7% 。
汽车行业的边际效应明显 。 卖的汽车越多 , 汽车成本下降越多 。 哪吒汽车联合创始人、CEO张勇说:“我觉得年销量三五十万辆之前都不要说自己是头部 , 大家都是在为活下来而努力 。 ”
在没形成足够规模之前 , 新造车车企们仍然难以盈利 。 这也对车企提出了新的挑战 。 新造车企们需要规模化生产和销量以降低成本形成盈利循环 。
李斌透露 , “蔚来从2020年开始 , 随着交付量增长 , 毛利率也增加了 , 现在差不多是20% , 特斯拉约为30%” 。 蔚来仍处于亏损状态难以盈利 。
在规模这一块 , 蔚小理显然无法与特斯拉相提并论 , 甚至比不过比亚迪等传统车企 。 行业公认的观点 , 产销10万台以上才算是量产 。 小鹏2021年全年累计交付达到98155台 , “蔚小理”距离量产门槛都还差临门一脚 。 为了提高规模 , “蔚小理”们不得不将销量再提上一个层级 。
张勇说 , 中高级轿车现在基本上都是燃油车 , 新能源车的市场就是两头大中间小 , “高端的电动化和10万元以内的电动化走得比较快 , 10万到30万之间的汽车电动化渗透率不高” 。
10万到30万的市场成为新造车的必争之地 。
03 被特斯拉甩得更远?
从2020年底开始 , 特斯拉产品结构就开始从Model S和Model X向价格更为亲民的Model 3和Model Y调整 。 国产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在2019年10月推出后经历5轮降价 , 去年7月 , Model 3的补贴后起售价一度降到23.59万元 。
市场也给予了反馈 , 截至2021年第二季度末 , Model 3成为全球首款销量破百万的电动车 。
“蔚小理”中 , 小鹏主打P7 , 2021年全年交付60569台 , 又另推SUV G3、P5瞄准下沉市场 , 近日还发布了中大型SUV G9 , 主打30~40万元市场 。 理想主推ONE , 全国统一零售价33.8万元 。
蔚来面向的是中高端市场 , 有ES6、ES8、EC6、ET7四款在售车型 , 价格覆盖35万~60万区间 , 其平均售价为43.47万元 。
年底 , 蔚来发布了新一代纯电动轿跑ET5 , ET5的补贴前起售价为32.8万元 , 这是蔚来有史以来最便宜的车型 。
在去年6月 , 有消息称蔚来汽车正筹划推出一个新的品牌Gemini , 定位低于蔚来 , 内部人称之为副品牌 。 对此 , 蔚来汽车方面表示“暂未有任何消息可透露” 。 今年5月10日 , 江淮汽车发布的《Gemini车型生产线柔性化技改项目总装底盘合装AGV改造招标公告》显示 , 这款车的计划年产能为6万辆 , 超过了蔚来目前在售的主力车型 。
【2022年,“蔚小理”是否会被特斯拉甩得更远?】在生产端 , 汽车则是长周期、重资产行业 , 生产研发需要持续投入 。 在当前市场条件下 , 新车企短期内难以盈利 。 有行业人士称 , 如果没有足够的产品线和销量 , 车企不会选择同时在多地兴建生产基地 。
2021年7月 , 小鹏汽车武汉项目启动 , 占地约1500亩 , 将建设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电池、电驱等工艺车间 , 产能规划为10万辆 。 此前 , 小鹏通过收购广东福迪汽车有限公司 , 获得了生产汽车的能力 , 该工厂年产能为10万辆 。
理想在2018年底就通过收购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获得了汽车生产资质 , 并在常州投资20亿自建工厂 , 产能10万辆 。 理想财报显示 , 其工厂正在改扩建 , 2022年新车间生产线完工后 , 年产能将提升至20万辆 。 10月 , 理想称将在北京顺义建厂 , 对北京现代一工厂改造升级 , 将于2023年9月建成投产 , 投产后一期将实现年产10万辆的产能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