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变异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毒株阴影笼罩下 , 世界跨入2022年 。 很多人心中都有疑问:新冠疫情能否在新一年里逐渐消退?除应对新冠疫情之外 , 今年科技领域有许多看点可期可待:太空将热闹非凡 , 中国空间站建成、美国探测器撞小行星、欧洲火星车发射……各类太空任务接连不断;气候博弈仍将继续 ,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有望达成重要成果;随着多个大型仪器重启 , 物理学或将迎来丰收一年;元宇宙是风口还是昙花一现或可初见端倪 。
科学抗疫是关键
变异毒株是当前全球抗疫面临的重大威胁 。 奥密克戎毒株出现两个月 , 已传至全球上百个国家和地区 。 目前看 , 即便奥密克戎毒株造成的症状相对温和 , 但它的传染性太强 , 同样可能造成医疗系统崩溃 。
疫苗是抗击疫情的利器 , 但全球仍有超四成人口尚未接种新冠疫苗 。 填补疫苗接种的巨大缺口任务艰巨 , 亟需发达国家切实履行有关承诺 。 现有疫苗针对变异毒株的升级换代以及下一代疫苗的研发正紧锣密鼓地推进 , 将来也许会用上鼻喷式、口服型等新冠疫苗 。 还有一些科学家正研究通用型冠状病毒疫苗 。 近来 , 国内外均有新冠药物获批上市或获得紧急使用授权 , 它们可帮助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 。 小分子口服药方便早期用药 , 便于发展中国家采购使用 , 受到较大关注 。
纵观人类发展史 , 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 。 在“有苗有药”的情况下 , 只要坚持科学施策 , 携手合作 , 新冠疫情大流行就有希望得到有效控制 。
奔月逐“火”向深空
近地轨道上 , 中国载人空间站“天宫”计划于今年竣工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表示 , 中方欢迎其他国家的航天员进入中国空间站 , 开展国际合作 。
【奔月逐火太空任务不断 脑机接口元宇宙初见端倪】在距人类上一次登月半个世纪后 , 月球又热闹了起来 。 中国“玉兔二号”月球车正在月背“探幽寻胜” 。 美国将于今春开展“阿耳忒弥斯1号”无人绕月飞行测试 , 迈出重返月球第一步 。 俄罗斯拟于7月发射“月球25号”探测器 , 重启从苏联时代算起已中止40余年的探月计划 。 印度第三次探月任务“月船3号”也暂定今年发射 , 计划将一辆月球车送上月球 。 日本计划今年首次发射月球着陆器 。 韩国也加入全球探月大军 , 计划今年利用美国火箭发射一枚月球轨道器 。
深空探测同样是热点 。 俄罗斯与欧洲合作的“火星太空生物学”任务计划于今秋启动 , 届时将把欧洲第一辆火星车“罗莎琳德·富兰克林”号送往火星 。
此外还有一件大事:9月26日至10月1日间 , 美国航天局将操纵探测器撞击一颗小行星 , 以期改变小行星的轨道 。 此次任务旨在测试所谓行星防御系统 , 这项技术也具有太空军事应用潜力 。
九天览胜起热潮
今年 , 预计将有更多人到太空“打卡” 。 英国《经济学人》周刊在展望新兴技术的一篇文章中写道:“2022年的全球自费太空旅客人数有望首次超过公务宇航员人数 。 ”
当前 , 除了俄罗斯飞船运送太空游客外 ,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美国蓝色起源公司和英国维珍银河公司等多家企业也在抢占太空旅游先机 。
但太空旅游的票价并不“接地气” 。 维珍银河官网信息显示 , 该公司将于第四季度启动商业服务 , 目前太空游每张票价定为45万美元 , 预订已超700张;蓝色起源首次载人试飞的票价竞拍到一张2800万美元;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龙”飞船载人前往国际空间站 , 每张“船票”约5500万美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