宕机背后 , 是政务系统大数据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自西安本轮疫情发生以来 , 西安“一码通”多次发生故障 , 很多市民反映在接受核酸检测中 , 无法打开个人健康二维码 。 近日 , 工信部总工程师韩夏到陕西省通信管理局开展疫情防控工作调研 , 要求西安“一码通”要加强技术改进和网络扩容 , 确保平台安全稳定运行 。 1月5日凌晨 , 西安市委组织部发布消息 , 西安市大数据资源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军同志因履职不力 , 停职检查 。
依据笔者判断 , “一码通”存在的问题可能是大数据资源供给不足导致的结果 , 包括服务器算力不足导致的服务器响应缓慢 , 也包括通信带宽不足导致的端口访问拥堵 , 其背后核心是政务系统大数据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 。 短期看 , 可以通过读写分离、缓存系统、分库分表、大数据系统、异地容灾服务器等方式来解决问题;但要解决长期问题 , 需要在大数据资源治理上发力 , 提高算力、网络带宽资源调配能力 , 建立大数据资源调配的应急体系和长效机制 。
文章图片
↑西安市大数据资源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军同志因履职不力 , 停职检查
解决这个问题一是需要未雨绸缪地制定长效机制 , 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 优化网络架构 , 提高政务系统应对高并发访问的承载力;二是要有一套完整的应急应对机制 , 以求在问题出来之后迅速地解决问题 。 笔者建议政府在建设政务系统的时候 , 务必考虑以下几点 。
其一 , 要建立大数据资源的应急响应机制 。 要做好处置预案 , 比如通过技术手段来限制访问量 , 亦可以从外部购买大数据资源来分流 。 除了技术手段 , 最为重要的是形成多部门合力来解决大数据资源不足的短期冲击 。 比如西安“一码通”在去年12月20日出现问题时 , 官方回应称系访问量大造成网络拥塞 , 随后紧急协调资源并采取扩容、限流等应急措施 。 但1月4日 , 西安开启全城核酸检测 , 使得一码通系统查询需求陡增 , 再次出现承载量不足的问题 。 如果可以事先加强协调 , 比如实施分区分批开展核酸检测 , 则有可能避免大数据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 。 应急机制的关键就是协调各个部门 , 形成合力 , 更好地规划解决问题的路径 。
其二 , 要建设大数据资源供给的“防灾备灾”系统 。 数字经济时代 , 数据和网络的稳定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 “防灾”的概念已经扩展到数字经济领域 , 很多企业开始建设属于自己的服务器防灾系统 。 网络安全稳定关乎国计民生 , 政务系统更是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 故而大数据资源防灾系统也应当成为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 。
其三 , 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 , 引入市场主体力量来建设数字政府 。 “双十一”的早期 , 很多电商平台也遭遇过数据高并发的问题 。 一些企业也在实战中获得技术能力 , 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 一些互联网公司内部大数据资源供应部门在实践中累积处理问题的能力 , 并逐步将这些能力外部化 , 最终成长为云计算服务提供商 , 以政务云的方式 , 为政府部门应用提供大数据资源支持 。
其四 , 从政务系统升级为政务云 , 优化数字政务系统的架构 。 在大数据资源配置方面 , 政务云和过去政务IT系统的最大区别 , 就是资源调配非常灵活 , 企业系统逐渐摆脱ESB(企业服务总线架构) , 而转变为SOA(面向服务架构) 。 很多企业在这种思路下 , 通过建设内部数据、业务、技术平台 , 来整合企业内部资源 。 通过灵活调配资源的方式 , 将资源调往需要的领域去解决问题 , 也正因为IT系统优化 , 互联网企业有了前端开发和后端开发的工作细分 。 通过政务云的方式 , 能够让整个政务系统资源调配更加灵活 , 从而增强高并发的应对能力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