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疯狂的锂资源: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被卡了脖子?( 二 )


另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统计数据 , 2021年11月 , 国内动力电池的产量为28.23GWh , 同比增长121.8% , 环比增长12.4% , 其中 , 三元锂电池的产量为10.39GWh , 同比增长42.5%;磷酸铁锂电池的产量为17.8 GWh , 同比增长229.2% 。 预计2022年需求端将持续旺盛 。
在巨大的需求量与严重依赖进口的矛盾之下 , 产业链上每个环节的成本均在提升 。 前述新能源汽车行业人士向DoNews解释 , 动力电池占新能源汽车整车成本的40%-50% , 而正极材料占动力电池成本的30%-45% , 而锂电池原材料价格一路飙升 , 导致动力电池厂商只能将成本向下转移给新能源汽车厂商 , 而新能源汽车厂商最终通过降补、提价等方式又将成本转移给了消费者 。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 , 直接决定着各家厂商的销量情况 。 由于锂电池原材料价格高企和动力电池厂商强势的议价能力 , 不少新能源汽车厂商纷纷亲自下场布局动力电池产业 。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特斯拉 。 2020年9月 , 在特斯拉举办的“电池日”活动上 , 被暂时命名为“4680电芯”的全新车载电池产品正式问世 。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表示 ,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 , 特斯拉从电芯的结构和材料上 , 都进行了革新 , “4680电芯的单体能量提升了5倍 , 输出功率提升了6倍 , 续航能力提升了16% 。 ”
不仅是特斯拉 , 截至目前 , 已有包括长城汽车、吉利汽车、大众汽车、梅赛德斯-奔驰在内的12家新能源汽车厂商进入或即将进入动力电池领域 。
不过 , 新能源汽车厂商亲自下场布局动力电池产业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成本压力 , 但却并不能解决锂资源短缺带来的掣肘 。 有业内人士指出 , 目前南美盐湖和澳洲锂矿扩产进度不乐观 , 而国内增量有限 , 2022年锂资源供给仍将面临较大缺口 。
打响全球锂资源争夺战
锂资源短缺 , 导致全球范围内围绕锂资源的争夺战正愈演愈烈 , 而这从澳大利亚四大锂矿之一Pilbara锂矿公司的锂精矿被拍出天价一事上便可见一斑 。
2021年9月 , Pilbara锂矿公司在BMX电子平台上拍卖了8000吨锂精矿 , 此前市场预测最终拍卖价格会在1650-2000美元/吨之间 , 但令人震惊的是 , 其最终拍卖价竟然高达2240美元/吨 , 折合人民币约为1.44万元/吨 , 创下历史新高 。
为了抵抗上游锂电池原材料涨价带来的成本压力 , 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赣锋锂业等动力电池厂商正四处收购锂矿 , 加强在锂矿领域的布局 。
2021年7月 , 赣锋锂业公告称 , 全资子公司赣锋国际将以自有资金对加拿大锂业公司千禧锂业发起要约收购 , 交易金额不超过3.53亿加元(约合人民币18.20亿元) 。 两个月后 , 宁德时代提出以3.786亿加元(约合人民币18.87亿元)的价格收购千禧锂业 , 这一价格比赣锋锂业的收购价高出约7% 。 值得注意的是 , 赣锋锂业和宁德时代争相收购千禧锂业的一大原因是其拥有两个阿根廷盐湖项目 , 而这两个项目主要生产电池级碳酸锂和锂化合物产品 。
同样是在9月 , 宁德时代参股公司天华时代宣布出资2.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52亿元)入股刚果(金)的Manono锂矿 。 据悉 , Manono锂矿是目前已发现的储量最大、品位最高的硬岩锂矿床之一 , 已探明资源量达2.69亿吨 , 推测锂资源储量达4亿吨 。
2021年10月 , 亿纬锂能发布公告称 , 拟参与竞拍兴华锂盐35.2857%股权 , 挂牌价格为1.44亿元 。 在此此前 , 亿纬锂能还拟收购金昆仑锂业28.125%的股权、收购大华化工5%的股权 。
2021年12月 , 华友钴业发布公告称 , 公司以4.2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6.90亿元)的价格收购了前景锂矿公司 , 而后者持有津巴布韦Arcadia锂矿100%的权益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