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疯狂的锂资源: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被卡了脖子?( 三 )
与此同时 , 全球第二大矿业公司力拓集团也宣布拟斥资8.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2.59亿元)收购阿根廷Rincon锂项目 , 以加速进军动力电池材料领域 。
不难看出 , 通过并购与上游实现更为密切的捆绑 , 已经成为动力电池厂商保证锂资源储备和成本管控的重要方式 。
押注钠离子电池和固态电池
上游锂资源价格不断攀升 , 让整个动力电池行业都在急于寻找锂的替代品 。
2021年7月 , 宁德时代正式发布了第一代钠离子电池 , 该钠离子电池电芯单体能量密度达到了160Wh/kg , 为目前全球最高水平 。 常温下充电15分钟 , 电量就可达到80% , 即便是在-20℃的低温环境中 , 依旧拥有90%以上的放电保持率 。
与锂资源相比 , 钠资源储量非常丰富 , 地壳丰度为2.74% , 是锂资源的440倍 , 而且钠资源分布广泛、提炼简单 。 更为关键的是 , 由于钠元素化学性质更稳定 , 对寒冷天气具有更好的耐受度 , 能大幅降低寒冷天气掉电的可能 。 最为关键的一点在于 , 钠电池原材料成本约为4000-5000元/吨 , 远远低于30万元/吨的锂电池原材料成本 。
另外 , 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极其相似 。 钠离子电池是主要依靠钠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 , 以钠离子嵌入化合物作为正极材料的一种可二次充电的电化学电池 。 钠离子电池的制造设备和锂离子电池也完全兼容 , 钠离子电池的生产可以沿用锂离子电池设备 , 转换成本较低 。
不过 , 虽然钠离子电池优势明显 , 但距离形成产业链仍需要时间 。
东北证券在研究报告中指出 , 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明显低于磷酸铁锂电池与三元电池 , 与新能源车电池需求匹配度低 , 暂无替代锂电池成为动力领域主流技术的可能性 。 尽管采用相对廉价的金属可降低原料成本 , 但低能量密度意味着更多的辅材和制造成本 。
固态电池也是一大技术趋势 。 相较于锂离子电池 , 固态电池虽然同样离不开锂 , 但其在充放电的过程中几乎没有锂离子的消耗 , 能让固态电池的容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 , 大大提升了循环寿命 。
固态电池的量产及装车虽然看似遥远 , 但战争的号角实则早已吹响 。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Orbis Orbis Reseach发布的《全球固态电池市场2017-2021》 , 2017-2021年 , 全球固态电池市场将以72.33%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
“显而易见的是 , 在替代技术和产品没有落地之前 , 围绕锂资源的争夺战只会更加火爆 。 ”前述新能源汽车行业人士说道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