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图1/1
撰文/赵雨潼
编辑/董雨晴
一年一度的微信公开课活动如期在2022年1月6日这天到来了 , 照例这场大会会告诉公众过去一年发生在微信上的变化 , 以及新的一年 , 微信准备做点什么 。 但让人们略感失望的是 , 微信的灵魂人物——微信创始人、腾讯高级副总裁张小龙这一次没有出现 。 这也是微信公开课开办史上第一次张小龙完全没有露面 。
身处数字化新时代 , 微信的用户规模正在前所未有的庞大——截至2021年Q3 , 微信及WeChat月活跃合并账户达到了12.6亿 。
但与此同时 , 微信的创新也在前所未有的“式微” 。 相比于前几年张小龙绘声绘色地描绘着“公众号”、“小程序”“小游戏”的突破性成绩 , 作为近一两年来的主角 , “视频号”没有给出太大的惊喜 。 尽管 , 它依旧是这一届微信公开课第一个亮相的业务 。
相比于开拓与出击 , 这几年 , 张小龙思考更多的是守土和安全 。 他也早在2020年微信公开课上说出了他的不安与惶恐 , “人类对于信息的广泛连接带来的影响的思考 , 是落后于网络的发展速度的” , 张小龙说 , “人们真的能驾驭这种信息互联吗?还是说 , 技术在引导甚至控制人们的生活方式” 。
在这背后 , 人们看到了张小龙和微信的焦虑 。 步入2022年 , 微信的这份焦虑会得到缓解吗?可以确定的是 , 在思考如何创造更大价值的层面上 , 微信已经给出了答案 。
充满变化但又平淡无奇
“有时候我忍不住会想 , 张小龙这个微信团队 , 整天在做什么?就过去这一年搞出来的新功能和版本发布次数来看 , 是不是一直在休假?”每天 , 都会有用户在社交网络上吐槽微信 。 正如张小龙在几年前的微信公开课上所说 , 每天都有1亿人教他做产品 。
还有人说 , 张小龙的日常就是打打高尔夫球 , 然后花一部分时间毙需求 。 因为基于对微信体量的想象 , 哪怕是在腾讯集团内部 , 每天给微信提出的新需求就有很多很多 。
【11岁的微信,在焦虑什么?】当然 , 这些都是关于张小龙的传说 。 关于微信的真实情况 , 仅从用户层面的感知 , 整个2021年变化也是很大的 。
仅IOS版本 , 过去一年时间内 , 微信就进行了16次迭代升级 。 包括功能新增、体验优化、商业生态升级以及“互联互通” 。
其中一些是从社交角度出发所产生的改版 , 比如上线了与QQ状态类似的“微信状态”、部分表情有了动态效果、自定义表情上限进一步提高、拨打微信语音可以展示朋友的朋友圈等 , 某种程度上来说都相当于提高用户社交效率的手段 。
微信正通过多种尝试完善配套能力 , 并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 , 就像张小龙所说的那样:“微信上所有的设计都是面向用户的 。 ”
还有一些谈不上什么创新却极为实用的小心思:比如未看完的文章和未听完的音乐都能够在微信下拉页面找到;隐私权限管理设置覆盖了视频号、微信运动等项目 , 更为全面;PC版不仅可以刷朋友圈 , 甚至能够在未登录情况下进行文件传输 , 不必担心隐私暴露 。 在这个愈发开放的微信网络中 , 微信团队也在尽可能地保护着用户的隐私 。
最重要的变化则发生在“公众号”和“视频号”两员“大将”身上 。
公众号已经有了9年历史 , 但微信希望通过一些微创新让它完成升级 。 无论是文章内插入公众号名片、订阅号信息流中的“热点推荐” , 还是文章底部出现的提醒关注卡片 , 都可以看作是微信希望重新分配这部分流量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