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新华每日电讯采访人员谷训
来源:整理自新华每日电讯1月5日11版报道《点沙成土!力学家勇闯“无人之地”跨界治沙创奇迹》
整理:雷琨、李思涵
如果有人告诉你
只要撒上一层“白土” 再加点水
就能把大漠中的黄沙变成土
并且是适合植被生长的“沃土”
你会相信吗?
文章图片
去年年底
因为“点沙成土”的科学突破
58岁的力学家易志坚
获评“2021最美科技工作者”
文章图片
若是按照常规的轨迹运行
易志坚的人生和“沙”本不沾边
他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
从当年考上大学
到如今执教于重庆交通大学
他一路都在研究力学
一没生在沙漠边上
二不是学生态、植物、土壤、地质
这些“对口”治沙的专业出身
易志坚却在2016年带领科研团队
在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的浩瀚沙海中
“变”出一块有两个足球场大的绿洲
文章图片
这近乎奇迹般的一切
要从2009年易志坚团队
提出的一项原创力学原理说起
当时 , 他们发现土壤颗粒间存在一种
“万向结合约束关系”
在这种约束关系之下
土壤颗粒既有一定的柔性
能保水、保肥、透气
又有一定的刚性
能维持植物稳定
而沙漠之所以荒芜一片
就是因为沙子颗粒不存在
“万向结合约束关系”
没有约束可以试着建立约束
手握“点沙成土”的科学理论“密码”
易志坚一心扑到“沙漠土壤化”试验上
2013年 , 科研团队研发出一种
植物纤维素黏合剂
也就是开头提到的“白土”
将其与沙子混合再加入适量的水
“一盘散沙”就能获得
与自然土壤一样的生态-力学属性
文章图片
2016年4月 , 内蒙古阿拉善盟
乌兰布和沙漠成为易志坚团队
瞄准的第一块“试验田”
“乌兰布和”蒙语意为“红色公牛”
自唐宋时期开始明显沙化
“沙深三尺、马不能行”
到现代已是寸草不生的流动沙漠
文章图片
“红色公牛”桀骜了千年
却在易志坚和团队几个月的努力下
第一次露出驯服的一面——
“白土”发挥了作用
到那年8月 , 茫茫大漠中已浮现出
一个生机勃勃、瓜果飘香的“小岛”
文章图片
沙漠土壤化实地试验首战告捷
易志坚又带领团队转战
更多自然条件严酷的试验场地
新疆和田塔克拉玛干沙漠
四川若尔盖沙化草原
西藏拉萨市郊沙化带
西沙岛礁
……
在总面积达17000亩的沙漠沙地上
他们的生态恢复和农业种植试验
均告成功
文章图片
沙漠是无人之地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