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蛎子蒸、煮熟了吃,可避免感染一种病毒

海蛎子蒸、煮熟了吃
可避免感染一种病毒
在青岛,眼下正是海蛎子丰收的季节,海蛎子如约而至来到市民餐桌上,肥腴多汁的海蛎子肉让人欲罢不能,但是吃海蛎子可要警惕,如果没蒸、煮熟,可能会感染诺如病毒 。
作为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毒,诺如病毒一旦出现往往会“放倒”一大片人 。近期,国内多地报道出现诺如病毒感染聚集疫情 。诺如病毒极易在集体单位中传播,同时容易在家庭成员之间引起感染 。学校及托幼机构中人员接触频繁,更容易在低龄人群中出现诺如病毒的传播 。
为此,青岛市疾控中心提醒,诺如病毒的预防应注意以下几点:
什么是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原名诺瓦克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 。该病毒具有潜伏期短、变异快、环境抵抗力强、传播途径多样、感染剂量低的特点,因此很容易在人群间造成传播 。所有人都普遍易感该病毒 。人体感染诺如病毒后产生的免疫保护持续时间短,因此同一个人可重复感染同一毒株或不同型别的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感染全年均可发生,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流行的高发季节 。每隔 2-3 年还可出现引起全球流行的诺如病毒新变异株 。
哪些途径易感染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传播途径多样,以粪-口传播为主 。接触感染诺如病毒的病人,如处理病人的呕吐物或排泄物,摄入粪便或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或间接接触被排泄物污染的环境都会被传染;也可通过食用和饮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其中水产品(如牡蛎等贝壳类生物)被污染可导致流行 。
贝类是诺如病毒经食源性传播的重要载体,贝类中污染率最高的是牡蛎(即海蛎子),此外还有贻贝(即青口)、蛤蜊、扇贝等等 。
为何贝类是诺如病毒的主要传播载体呢?
贝类属于滤食性动物,在过滤水体取食的同时,也会把水中致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等过滤到体内,留在腮、肠道等部位 。虽然诺如病毒不以贝类为宿主,在其体内不繁殖、也不引起其致病,但贝类中的诺如病毒进入人体后,极微量的病毒数量就能让人致病 。现在贝类多是在浅海地区高密度人工养殖,水体容易受污染,贝类自然也会受到诺如病毒的污染 。如果海蛎子生长于受污染水域,诺如病毒就会依附在其消化系统 。一般很难透过清洗去除其体内的诺如病毒,净化处理也效果不大 。因此,进食未经彻底蒸、煮熟的双贝类海产从而感染这种病毒的风险特别高 。
诺如病毒附着在贝类的腮和肠道中,无法用水洗干净,唯一方法是彻底做熟 。因此,将食用贝类切记蒸、煮熟才能有效防止受到诺如病毒的感染 。
诺如病毒感染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人感染诺如病毒后可导致急性胃肠炎,一般在摄入病毒后12-48小时出现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和呕吐,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 。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以腹泻为主 。
诺如病毒胃肠炎应如何治疗?
诺如病毒感染属于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发病后不需要进行治疗,休息2~3天即可康复,但少数症状严重的患者须及时进行治疗 。目前,诺如病毒感染无疫苗和特效药物,以一般支持治疗及对症治疗为主 。不需服用抗生素,应及时补充呕吐和腹泻时消耗的水分;服用口服补液盐(ORS)能帮助患者补充水分和平衡电解质 。呕吐或腹泻症状严重时应及时就医 。
【海蛎子蒸、煮熟了吃,可避免感染一种病毒】预防诺如病毒这样做
目前,针对诺如病毒尚无特异的抗病毒药和疫苗,其预防控制主要采用非药物性预防措施 。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不喝生水,饮用煮沸的开水或选择卫生合格的桶装水,生吃瓜果要洗净,牡蛎等贝类海产品必须充分加热煮熟后再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