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企业曾建世界奇迹,今年规模目标500亿,总裁称做大这事不能丢
采访整理|田晏林
编辑|李霂轶
在绿色地产领域 , 有“南朗诗 , 北当代”之说 , 这足以说明当代置业的江湖地位 。 眼下 , 规模发展仍是这家企业的重要目标 。
通常谈到绿色 , 你会想到什么?是生命 , 是环保 , 还是大自然的食物链?一千个人也许会有一千种答案 。 但是在当代置业执行董事兼总裁张鹏的眼中 , 绿色是他的工作使命 。
如今的当代置业 , 作为中国领先的绿色科技产业家园运营商 , 其打造的绿色科技地产领域的标杆产品——当代MOMΛ项目 , 曾获“世界十大建筑奇迹之一”的赞誉 。 然而在19年前 , 张鹏正式加入这家企业的时候 , 他甚至还不知道绿色科技地产究竟是什么 。 那时候 , 或许全国也没有几个人可以把“绿色”概念真正讲清楚 。
但是当代置业创始人兼董事长张雷非常笃定 。 尽管他现在很少管理公司具体事务 , 但他却是张鹏在绿色科技地产里的领路人 。
2000年 , 张雷在北京做了一个房地产项目 , 当时还在报社工作的北漂记者张鹏 , 带着他的选题前来采访 。 那次会面 , 改变了张鹏的职业轨迹 。 采访结束后不久 , 他便接到张雷的邀请 , 成为当代的第一批职员 。 从一名人力资源总监做起 , 直到位居集团总裁 , 张鹏与绿色交织缠绕了十几年 。
AI财经社=AI
张鹏=ZP
规模是目标之一 , 但不是唯一
AI:当代成立于2000年 , 可以说经历了中国房地产的黄金时代 。 但是直到2015年 , 销售额才突破百亿 , 你也说到2020年要做到500亿元规模 。 在目前千亿房企数量不断上升的情况下 , 你怎么看待规模和发展速度的关系?
ZP:我们不否认 , 中国房地产现在还是以规模论英雄 , 但是当代有自己的独特基因就是“绿色科技地产” , 而这是一条要下苦功夫、笨功夫和硬功夫的艰难道路 。 规模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之一 , 但不是唯一 。 我始终说把企业“做强做大” , 强才是首位 。 因为你把一家企业放在历史长河中去评价时 , 就发现并不只有规模这一件事 。 不过“做大”这个事儿不能丢 , 毕竟我们是香港上市公司 , 投资人对我们也是有要求的 。
AI:“聚绿前行、蓝绿相映、进阶绽蓝”是当代2019年至2022年的战略方向 。 今年当代做了什么?
ZP:绿色是我们差异化核心竞争力 , 蓝是全生命周期生活家园的商业模式 。 在我看来 , 地产商最宝贵的不是钱 , 因为那些钱大部分是你借来的 , 最后还是要还的 。 土地也不是你的 , 因为最后要变成房子卖掉 。 真正能留在开发商手里的其实是客户 。 所以今年我们系统梳理了四条产品线 , 并且从教育到长租公寓、酒店、餐饮、健身和养老 , 我们都在做 , 这是我们没有把这些产业放在当代置业的财报里 , 而是通过我们的关联企业“第一资产”在运营 。 作为地产为主业的公司 , 我们的绿还要更深 , 同时做好产业协同、产业互通和产业联动 。
AI:你曾说“很多种子都是许多年前埋下的 , 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 , 埋的种子都长出来了” , 具体指哪些?
ZP:比如51VR , 这是一个做无人驾驶仿真测试、智慧城市以及地产数字化的公司 , 公司CEO李熠之前在当代置业工作 , 所以51VR算是我们内部的孵化的平台 。 当年51VR刚出来的时候 , 人工智能和VR还没流行 , 现在他们正在走科创板 。 应该说做应用场景 , 做软性服务的领域 , 51已经占据了很大份额 , 只不过它还没有真正的爆发 , 还需要时间去验证 , 这就是种子 。
不过 , 也有一些种子死在襁褓里 。 之前有家创业公司叫无忧回收 , 就是将居民的衣物、生活用品等废物再利用 。 PE、VC都投了不少钱 , 但是后来发现回收之后找不到后续渠道 , 没有找到好的商业模式 。 但我觉得这种尝试还是有意义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