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科技创新“一座城”加速成势

川渝科技创新“一座城”加速成势
文章图片

西部(重庆)科学城金凤实验室 。 (本报资料图片)首席采访人员 龙帆 摄\视觉重庆
新年伊始 , 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西永微电园的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微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电子科大重研院”)就面向海内外发出“英雄帖” , 招募创业家、科学家、博士后 。
自2020年9月运转以来 , 电子科大重研院发展十分迅速 , 如今已拥有5个国家级杰出人才领衔的科研团队 , 获批为重庆市新型高端研发机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 未来将致力于打造西部地区集成电路领域的科技创新高地、产业聚集高地和人才储备高地 。
电子科大重研院的成立 , 让该院常务副院长唐鹤也过上了两地折返的生活:每周工作时间 , 一半在成都 , 一半在重庆 , 两地来回跑 。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 共建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 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 。 两年来 , 川渝间相向而行 , 科技创新“一座城”加速成势 。
关键词 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
硬核科技力量加速集聚
在重庆高新区曾家镇 , 虎峰山下 , 虎溪河旁 , 中国科学院重庆科学中心一期工程的建设现场格外火热 。 动工不到半年 , 这里已有3栋建筑拔地而起 。
中科院重庆科学中心由重庆市政府与中科院携手打造 , 将聚焦大数据智能化、生物医学、新材料、生态环境等方向 , 重点建设面向产业创新、聚焦基础科学前沿、培育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主要定位的三类高水平研究平台 。
“目前在建的3栋楼属于一期工程一标段 。 ”一标段项目副经理陈烈均说 , 一期工程建筑设计结合中科院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学、生物6个学科领域 , 以6栋塔楼组合布局 , 结合两栋展示与会议中心 , 整体围合 , 形成“科学之眼” 。
这只“科学之眼”预计将于今年10月整体亮相 。 率先入驻的汽车软件创新研究平台 , 将以国家汽车产业独立自主发展需求为导向 , 加快突破汽车软件原始创新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 , 建成国内领跑、世界一流的汽车软件科研机构 。
紧邻中科院重庆科学中心一期工程的 , 还有重庆首个大科学装置——超瞬态实验装置项目 , 由重庆大学牵头建设 , 预计2023年一期建成投用 。
与此同时 , 300公里外的成都天府新区 , 波光潋滟的兴隆湖畔 , 建筑楼顶硕大的“天府实验室”牌子格外显眼 。 作为天府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 , 2021年6月和12月 , 天府兴隆湖实验室、天府永兴实验室相继揭牌 , 分别聚焦电子信息、碳中和展开布局和协同攻关 。
2021年12月 , 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成都)也在兴隆湖畔开工建设 。 建成投用后 , 将突破川藏铁路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 , 汇集各方资源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
被人们称作“硅立方”的成都超算中心 , 算力已达10亿亿次/秒 , 跻身全球超算前十 。 建成投运一年多来 , 不断探索“超算+”创新应用 , 已为500多家用户提供超算服务 。
两年来 , 着眼于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 , 成渝地区加速集聚优势创新资源 , 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点实验室、高能级创新平台已经投用或加速建设 , 为成渝地区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了硬核支撑 。
关键词 西部科学城
40个开工项目全部聚焦科技创新
以“一城多园”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 , 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的重大任务 , 也是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载体 。 近日发布的《重庆四川两省市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联合实施方案》 , 也进一步明确了西部科学城建设的“施工图”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