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电5分钟,等待1小时”,少掏几万元买辆“换电”电动车,你愿意接受吗?( 三 )


“长安逸动EV460换电版不对私人销售 , 仅供出租车市场 。 ”长安汽车相关负责人告诉采访人员 。 此外 , 荣威支持换电功能的Ei5快速换电版也特供出租车市场;吉利旗下首款换电车型枫叶80V , 则面向网约车市场 。
而像奥动新能源等换电站运营商也同样聚焦于出租车和网约车等B端用户群体 。 “自从在全国做规模化运营以来 , 我们主要面向营运车辆 , 从2021年开始我们已经向私人用户市场布局 , 预计2022年将扩展至商用车 。 ”奥动新能源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光大证券研报认为 , 换电模式通过解决充电时间过长的痛点提升了车辆运营效率 , 可以增加公司方和司机方收入 , 因而更具有吸引力 。
以北京出租车为例 , 当前采用换电模式的出租车其电费约0.35元/公里 , 换电过程只需3分钟;充电模式下电费约0.25元/公里 , 然而充电时间则需要1小时左右 。 此外 , 采用换电模式的出租车300公里的用能成本是105元 , 而同样距离的燃油出租车的费用达150元 。
根据光大证券的测算 , 目前采用换电模式的出租车司机月度净收入最多 , 约2.3万元 , 比充电或燃油模式下的净收入高约4000元 。
北汽新能源相关负责人曾表示:“让B端先行 , 做好经济、平衡的细分市场后 , 把换电站运营的通路铺到一定密度以后 , C端(私家车领域)市场才有望实现更大面积的覆盖 。 ”
当前 , 在C端市场 , 仅有蔚来等少数车企正在尝试采用换电模式 。 沈斐认为:“换电模式的优势对两类人有吸引力:一种是在市区里没有家用充电桩的用户 , 可以像用加油站一样来用换电站;第二类是长途用户 。 ”
千亿市场“现实骨感”
在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 , 换电模式始终存在产权问题 , 如果要普及 , 对价格敏感的用户不会选择 , 主要是高端用户和特殊场景用户会选择 。
首创证券则在2022年1月4日发布的研报中认为 , 我国私人车位严重不足导致家用充电桩覆盖率有限 , 换电站换电效率高 , 是一种理想的新能源车补能解决方案 , 换电车型3~5年内有望实现to B 向to C的切换 , 并逐步提升渗透率 。
事实上 , 不管是车企 , 还是运营商 , 迟迟未能将换电模式推广至大众消费市场 , 背后更多的原因是成本投入较高 。 据光大证券测算 , 车辆单日行驶里程不超过100km时 , 即使收取用户服务费 , 换电企业也难以盈利 。
此外 , 换电站的建设费用也不可忽视 。 据协鑫能科对外披露的数据 , 单个乘用车换电站的建设成本约为400万~500万元 , 单个重卡换电站成本约为800万~1000万元 。
据采访人员了解 , 换电站利用率等于本年度累计换电时长除以本年度总时长 。 假设一座建设成本在560万元的换电站 , 利用率为7% , 刨除运维、折旧等成本税后净利润为5.04万元 , 这意味着收回投资时间约为13年之久 。 所以 , 换电站利用率的高低也将会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 。 当换电站达到满负荷运营状态 , 则经济效益良好 , 也会带来高峰期排队 , 其他时段负荷较低又进一步稀释了利润 。
以北京市为例 , 截至2020年底 , 北京等一线城市换电站的平均利用率仅为20%左右 , 而在车辆匹配的前提下 , 单一换电站的利用率达到60%至70%才能实现盈亏平衡 , 即一座设计每天可换电400次以上的换电站 , 每天至少要完成240~280次左右的换电才能保证投资回报 。
据上述奥动新能源相关负责人向采访人员透露:“目前 , 奥动在北京换电站平均日换次约1.2万次 。 其中 , 红领巾桥站、五里桥站等站点的日均换次均超过350次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