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屏“一部到位”,荣耀已完成“基因重组”( 三 )


折叠屏“一部到位”,荣耀已完成“基因重组”
文章图片

大师兄华为虽然丢掉了手机硬件 , 但依靠“鸿蒙”依然在江湖上展现出强劲的“统治力” , 也让荣耀深受鼓舞——证明了出色的市场占有率以及对应用场景的深度理解 , 荣耀Magic UI也存在很大的机会 。
而在这盘棋的后面 , 荣耀更大的野心在于 , 未来荣耀Magic UI要与苹果IOS、华为鸿蒙三分天下 。
荣耀的“基因重组” 在越南胡志明市的高技术园区 , 韩国人正在主导这里的一切 。
尽管疫情让三星工厂的运转遇到了挑战 , 但其营收仍同比增长了15% 。 而在今年 , 韩国人还将马不停蹄新增三条可折叠OLED模组生产线 。
没有什么能比这个更能证明折叠屏市场的春天正在到来 , 即使目前折叠屏还并不是行业出货量和利润方面的“主流产品” 。
但在拼充电、拼音效、拼屏幕、拼摄像头之后 , 各家秀肌肉的唯一战场只剩折叠屏了 。
一款折叠屏手机的问世 , 需要高昂的研发费用、更昂贵的零部件采购 , 和更复杂的软件系统适配 。 这意味着 , 有能力研发折叠屏手机的品牌 , 除了需要技术研发能力、供应链协调能力、软件生态协同能力之外 , 还要有一颗勇于挑战的心 。
折叠屏“一部到位”,荣耀已完成“基因重组”
文章图片

昔日 , 任正非欢送荣耀的讲话中 , 曾说荣耀要“做华为全球最强的竞争对手 , 超越华为 , 甚至可以喊打倒华为 , 成为你们一个自我激励的口号 。 ”
假设的口号 , 正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现实 。
在设计、研发、硬件、软件、供应链等多个方面迎来全面进化的同时 , 荣耀Magic V折叠屏的问世 , 也标志着撕下“华为标签”的荣耀 , 正在证明自己已经稳固了智能手机领域“第一梯队”的地位 。
不同于很多人想象的那样 , 荣耀可以轻松承接华为离场后所留下的庞大市场 。 事实上 , 荣耀独立之初所面临的艰难处境 , 远远超出市场预料 。
线上还是线下、高端还是性价比、完全自主还是“以时间换空间”……这不仅是摆在彼时荣耀面前的课题 , 同样也是长期困扰市场的迷思 。
某种程度上 , 荣耀在独立后的两年蛰伏里所经历的 , 同样也可以看作过去二十年里 , 中国智能手机行业思考的缩影 。
独立之后的荣耀 , 重新梳理供应链 , 二次创业 , 选择了一条“正确但艰难”的道路 。 这场“荣耀相关产业链发起的一场自救行为” , 等于浴火重生 。
此前的荣耀 , 大众认知是华为的子品牌 , 而现在的荣耀 , 看上去已经完成了“基因重组” 。
华为体系赋予的“注重研发”的基因依然被保留 , 另一方面代理商和经销商“合体”萌生的市场力量 , 给了新生的荣耀高效的行动力和敏锐的市场感知力 。
在去年上海的荣耀50发布会上 , 赵明用一串数字来证明“基因重组”后的战斗力:
在荣耀独立后66天 , 恢复和全球供应链主要合作伙伴的合作;134天 , 整合全面完成 , 开启新战略全面冲刺;185天 , 宣布即将全球首发搭载高通骁龙778G移动平台的产品;211天 , 荣耀50系列发布 , 为干涸的渠道注入活水 。
于是 , 这才有了赵明在Magic V 的发布会上 , 多次用“一部到位”来卡位折叠屏手机的自信 , 而9999元的定价 , 也“让折叠屏手机进入主力机时代”有了市场的可能 。
“反脆弱者”冲出重围 在出版《黑天鹅》五年之后的2012年 ,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的《反脆弱》一书问世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