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魔都知名烂尾楼”怎么样了?有的涅槃重生,有的仍在沉睡( 二 )
在一系列股权转让完成后 , 新华传媒、澳宇投资、红星集团分别持有管理公司40%、15%、45%的股权 。 至此 , 烂尾十余年的项目终于再次迎来了盘活的希望 。
\n兜兜转转 , 到了2017年底 , 上海成城购物广场改名“爱琴海购物公园” , 并正式开业 , 在历经近20个年头后成为了上海烂尾楼成功“满血复活”的典型案例 。
\n“‘转手必赚’是这些项目能否被盘活的关键所在 。 ”平安证券一名资深分析师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 烂尾项目的增值前景被不少国内外投行所看重 , 逢低拿下待行情转好寻机转让 , 获利颇丰 。
\n黄金置地大厦 \n最贵烂尾楼出路难寻 \n相比爱琴海购物公园的满血复活 , 上海另一个著名烂尾项目——黄金置地大厦却始终未见前路 。
\n斥资超8亿元打造的黄金置地大厦地处全国金融中心陆家嘴核心区域 , 占地超1万平方米 , 是当之无愧的沪上单价最贵烂尾楼 。
\n大楼的外立面早已完工 , 倘若是白天 , 若不注意紧锁的大门和围墙 , 这里似乎与周围并无区别 。 然而 , 一到晚上 , 在黄浦江畔繁华的灯火中 , 仅有黄金置地大厦一栋大楼漆黑一片 , 透露出一丝冬日里的阴冷气息 。
\n \n黄金置地大厦 摄影:左宇
\n\n
公开资料显示 , 黄金置地大厦属于浦东新区最早开发建设的大型商业项目之一 , 最初由上海黄金置地有限公司(下称“黄金置地公司”)开发 , 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日期是1999年6月 。 开发商为印尼籍华人王恒心(HENRY ONGGO) , 曾与印尼前首富林绍良、印尼华人企业集团“金光集团”创办人及前董事长黄奕聪等同为印尼中华总商会永远荣誉主席 。
\n2004年1月 , 黄金置地大厦正式开工建设 。 不过 , 到了2007年项目即将竣工时却突遭停工 , 这一停便是十余年 。 后来 , 相关部门出于美观、安全等因素考虑 , 于2018年重新修建了围墙 , 但大楼主体始终未见任何动静 。
\n有业内人士分析称 , 根据大厦所处的黄金地块和周边影响力 , 如果正常对外招租 , 每年可盈利5亿-6亿元 。
\n这样一栋能“生钱”的大厦 , 为何白白荒废了数年?
\n有分析人士指出 , 烂尾最可能的原因便是资金不足 。
\n就在停工后不久 , 2008年至2011年3年间 , 黄金置地公司共增资3次 , 注册资金累计净增3000万美元至8500万美元;2018年7月 , 其注册资金又直接翻倍至1.7亿美元 , 增资资金均直接来源于海外集团母公司 。
\n不过 , 天眼查显示 , 自2009年开始 , 黄金置地公司与大华银行、汇丰银行、新创机电工程有限公司等方面因金融借款、建设工程等合同纠纷诉讼不断 。 而在历次诉讼中 , 黄金置地公司更是12次被法院列为“被执行人” 。
\n此外 , 黄金置地大厦停摆的这十余年间 , 并未像其他烂尾项目那样有过转手经历 。 无论企业遭遇过多少次危机 , 该项目的土地使用权始终被王恒心牢牢握在手中 , 似乎丝毫没有打算盘活的迹象 。
\n对此 , 一位上市房企高管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猜测 , 开发资金不足可能只是掩护手段 , 开发商“圈地”赚取土地增值溢价恐怕才是其背后真实打算 。 “毕竟 , 如今陆家嘴的地价与1999年相比 , 完全是云泥之别 , 如此来看 , 每年几个亿的租金收入根本不算什么” 。
\n百联中环二期 \n“双生子”不同命 \n位于普陀中环的百联中环购物广场 , 是当地人津津乐道的谈资之一 , 不过这个商业综合体的名气有很大部分来自于二期项目的烂尾 。
\n《国际金融报》记者走访百联中环购物广场发现 , 一期项目由于开业多年 , 无论是外立面还是整体设计 , 看上去都已十分老旧 。 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 , 紧邻在旁边的二期项目是几栋由砖石混凝土构成的“烂尾楼” 。
\n \n中环百联二期 摄影:左宇
\n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