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魔都知名烂尾楼”怎么样了?有的涅槃重生,有的仍在沉睡( 三 )

\n

同为百联旗下的两个项目 , 为何命运却截然相反?

\n

公开资料显示 , 该项目此前号称上海“第七CBD” , 前身为上海著名的烂尾楼之一——上海兴力达商业广场 。

\n

2001年 , 由四川绵阳商人张钧控制的四川兴力达集团开始和上海普陀区长征镇接触 , 双方计划合作建设一个大型购物中心 。

\n

2002年9月 , 负责开发该项目的兴力达公司正式成立 , 由兴力达集团、上海裕都房地产有限公司、上海新长征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 。 张钧是兴力达集团和上海裕都的法定代表人 , 新长征集团的背景则是普陀区长征镇政府 。

\n

然而 , 该项目一直进展不顺 , 其间甚至几度传出停工的消息 。

\n

2005年8月 , 兴力达集团将其持有的兴力达公司70%的股权以3.925亿元出售给新长征集团 , 彻底退出这个项目 。

\n

在张钧退出后 , 上海“神秘富豪”颜立燕很快从新长征集团手中全盘接手了兴力达公司 。 之后 , 又经过几次腾挪 , 百联集团100%控股的上海百联商业连锁有限公司完成了对兴力达公司的全资收购 。

\n

百联集团接手之后 , 即迅速着手建设一期项目 , 给事情带来了转机 。

\n

建成后的百联中环广场一期 , 总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 , 商业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 , 年度业绩迅速超过30亿元 。

\n

不过与“同胞兄弟”一期项目相比 , 中环百联二期项目可谓命运多舛 。

\n

在一期项目完成之后 , 2011年 , 百联中环二期启动建设的消息传出 , 其中商业部分为15.78万平方米的百联中环生活广场(原建配龙项目) , 并有望于2012年年底开幕 , 与现有的百联中环购物中心通过中心广场相连 , 形成商业面积达40万平方米的“百联中环城市综合体”商业项目 , 成为上海面积最大的城市综合体之一 。

\n

但遗憾的是 , 该项目之后一直未见动静 。 如今 , 中环商圈南片的近体城市广场和农工商118广场1-3期已渐趋成型 , 凭借地铁13号线、二层连廊及汤连得温泉浴场等优势 , 人气不断上升 , 而中环北片被普遍看好但身世坎坷的中环百联二期项目却一再烂尾 。

\n

2014年5月 , 百联集团将旗下全资控股的兴力达、建配龙、濠泉三个项目打包出售 , 总金额72.6亿元 。

\n

2015年5月 , 百联集团官网低调宣布:据有关权威部门证实 , 备受业界瞩目的百联集团“资产包”被一家大型房地产企业一举摘得 , 并表示这是集团有史以来最大一桩资产转让 。

\n

百联口中的这家大型房地产企业便是上海衡源房地产 , 后者以89.1亿元拿下了该资产包 。 此后 , 上海衡源房地产便开始着手规划项目新蓝图 , 欲将其建成上海中环中心项目 。

\n

根据衡源的规划 , 项目将关注产业集聚 , 致力于打造一个拥有超A甲级写字楼、众创空间、公寓、酒店、商业、金融等集工作、生活、休闲、生态与一体的产业生态圈 。

\n

但同样的尴尬再次降临 , 二期项目被衡源拿下之后的4年时间里 , 几乎未动“一砖一瓦” 。

\n

直到2018年底 , 在2019年上海普陀区委、区政府工作研讨会上 , 区规土局作了《关于普陀区形态规划展示的报告》 , 其中在武宁创新发展轴上的城市功能提升项目中 , 对“中环百联项目”点了名 , 宣布已经烂尾多年的上海普陀中环百联二期项目 , 已由深圳宝能全面接手 。 这也是宝能地产系进入上海的首个项目 。

\n

宝能介入后 , 业内普遍认为该项目盘活的机会较大 。 有资深分析师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称 , 项目中存在非常复杂的债权债务问题 , 这或许正是导致众多房企接手之后没多久便选择抛售的原因 。 但由于项目的主体建筑已经结构封顶 , 对于接盘者来说 , 除了装修、未来的运营费用以及解决存在的历史问题外 , 不需要支出太多成本 , 而且作为宝能布局上海的首个商业项目 , 盘活或只是时间问题 。

\n南京西路协和城 \n“鬼街”灰暗多年 \n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