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锂焦虑”下,新能源车板块还值得期待吗?( 二 )


那么锂资源短缺下 , 市场焦虑的点又是什么呢?
对于锂资源短缺的焦虑 , 最主要还是市场担心2021年光伏产业链缺硅料产生的负反馈逻辑 , 会在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重现 。 具体来看 , 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1)就是因为上游关键原料不足、价格上涨 , 导致中游材料成本上升、供给不足 , 最终反馈到动力电池乃至下游新能源汽车供给上 ,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新能源汽车的出厂数量并且会因成本上升压缩产业链相关企业的利润空间 , 影响行业基本面表现;2)上游原材料匮乏导致锂资源价格超预期上涨 , 向下转嫁给中游材料和动力电池生产企业 , 而基于电池企业的强议价权 , 在新一年的谈判中会将涨价成本转嫁给下游车企直至终端消费者 , 从而产生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提价 , 同时 , 叠加上2022年新能源补贴政策的退坡 , 可能会在一定程度抑制终端需求 , 最终反过来影响产业链相关企业的业绩表现 。
锂资源价格上涨会不会使行业陷入负反馈逻辑?
如前文所述 , 我们简单阐述了目前市场对于锂资源不足可能对行业产生负面影响的两个具体方向 , 那么现实情况下 , 实际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呢?
首先 , 如果从锂资源价格上涨、供给短缺会不会导致下游动力电池的供给不足这个角度来看 , 综合长江证券、中信证券等的相关预测 , 即使在存在锂资源供给缺口的悲观预期下 , 2022年 , 实际锂资源供给仍然可以支撑动力及储能电池产量维持60%左右的增长 , 大概率可以满足下游需求的较快扩张 。
具体来看 , 2021年锂盐支撑下的正极产量对应电池在680GWh左右 , 而锂电池实际产量约为530GWh 。 2022年市场悲观预期锂资源增量16—18万吨 , 主要来自:1)Greenbushes和Pilbara锂矿增长 , 预计新增供应约7万吨LCE;2)雅保和SQM扩产项目释放产能 , 赣锋锂业南美盐湖投产 , 预计增加供应约7万吨LCE;3)中国锂资源项目增产等预计带来约4万吨新增供应 。
考虑库存调节后的有效供给 , 根据长江证券的预测 , 2022年保守估计57.6万吨LCE锂盐供给对应正极口径支撑的电池产量在850GWh左右 , 电池口径对应的电池产量在807GWh左右 , 如果存在硬缺口的情况 , 正极-电池的放大系数会明显收窄 , 则对应动力和储能场景的电池增速在65%左右 。

“缺锂焦虑”下,新能源车板块还值得期待吗?

文章图片
图3/4
图2:资源缺口下动力和储能电池增幅支撑数据来源:长江证券、创新联盟、36氪整理
如果假设其中300GWh用于新能源车领域 , 以单车50kWh带电量计算 , 则可以满足近600万辆新能源车的需求 , 因此整体来看 , 缺锂的问题并不会对2022年新能源车的终端供给形成明显的制约 。
其次 , 如果从锂资源价格上涨 , 会不会转嫁给消费者从而抑制终端需求的角度来看 , 在锂资源及其他材料价格上涨的背景下 , 2021年主要是电池厂承担了主要涨价压力 , 并未对整车厂全面提价 。 但随着电池厂与车企的新一轮价格谈判逐渐展开 , 预示着2022年 , 电池厂向下游主机厂转嫁成本压力已经成为了行业比较确定的事实 。
在这种情况下 , 主机厂会不会将成本压力再向下转嫁给消费者 , 成了明年新能源车需求能否维持的关键所在 。 从车企的角度来看 , 成本占比较高的产线摊销、研发投入和人员费用等均属于固定成本 , 在单车毛利为正情况下 , 根据长江证券的观点 , 车企大概率会选择放大销量来摊薄成本 , 而不是涨价来维持利润 。
而从目前市场主流电动车企的单车毛利来看 , 特斯拉、蔚来、理想的单车毛利在7-8万元 , 比亚迪、小鹏大约在3-4万元 , 即使考虑电池成本上涨10%以及明年补贴退坡的情况下 , 明年车企的单车毛利仍然可观 , 这也意味着车企并不存在强烈向下转嫁成本压力的必要性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