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2022 | 冲破云网边界,算力网络将走入“深水区”( 三 )


文章图片

图1 算力网络体系
同时 , 有鉴于算力网络标准工作的积极开展 , ITU-TSG13建议开启Y.2500系列编号 , 以Y.2501“Computing Power Network- framework andArchitecture”为首个标准 , 形成算力网络系列标准 。 同时 ,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也启动了算力网络系列标准编制工作 。
算力网络技术重点强调了资源供给与用户需求的多样性 , 比如资源节点的多样性(集中的大型云计算节点、分散的边缘计算节点以及无处不在的端计算节点等)、资源归属的多样性(云服务商的资源池、电信运营商的资源池、区域性供应商的资源池、行业用户自身的资源池等)、业务需求的多样性(成本优先、时延优先、安全优先等) , 因此算力网络技术必须面对多方、异构的难题 , 目前主要从以下几个层面开展研究工作 。
●一是算力度量:要求量化异构算力资源以及多样化业务需求 , 并建立统一的描述语言 , 在赋能算力流通属性的同时 , 为算力的感知、管控、服务提供基础和标准 。
●二是算力感知:通过主动或被动的方式 , 在对算力进行统一度量与标识的基础上 , 获取业务算力需求信息以及算力资源信息 , 从而为算力网络调度编排提供基础 , 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 。
●三是算力路由:将网络资源信息与算力资源信息进行有机整合 , 通过网络在指定区域内进行通告 , 实现全局信息的共享 , 并将算力最优作为IP选路的准则之一 。
●四是算力编排:不仅对网络资源与拓扑信息进行管控 , 同时还根据全网算力资源信息与用户算力需求 , 从全局视角进行资源的最优化选择与分配 。
●五是算力交易:向算力需求方提供从资源选择到资源使用的一体化服务 , 形成统一的资源供给机制 , 满足各类新兴业务的多样化需求 。
目前 , 业界各方都在积极推进算力网络技术的研究与落地试点 , 比如网络5.0产业和技术创新联盟(N5A)、边缘计算产业联盟(ECC)、算网融合产业联盟、IMT-2030(6G)推进组等产业组织都成立了专门的算力网络工作组 , 以集中探讨算力网络技术研究与落地应用 。
算力网络技术发展趋势与研究重点
算力网络技术还在持续研究演进中 , 其中 , 尽快验证算力网络商业模式的合理性是重中之重 , 即是否能够实现算力网络技术的初衷 , 将闲散的算力资源整合起来 , 让算力资源与网络资源一体化服务于新兴业务 。
在近期 , 算力网络技术落地实现主要有4种方案 。
一是集中式 。 通过集中的管控平台 , 统一收集全网的算力资源、网络资源以及其他资源信息 , 用户将业务需求发送给集中管控平台 , 由该平台利用全局视角进行最优化的资源选择与分配 。
二是分布式 。 通过在路由协议(如BGP、OSPF等)增加相应的算力资源信息分发能力来实现 , 通过协议扩展属性传递算力资源的ID、位置、度量值 , 用户则通过收到的资源路由表选择适合的多维度资源 。
三是混合式 。 集成了集中式与分布式的优点 , 简单而言就是在信息分发阶段采用分布式的信息分发方案 , 在资源选择阶段则通过集中的管控平台实现 。 但目前来看 , 实现方案相对复杂 , 有待进一步研究 。
四是域名解析式 。 参照传统CDN方案 , 先将资源归一化到标准的资源单元 , 然后由算力网络管控平台根据用户需求集中分配 。 本方案重点在于算力资源的标识体系建立 , 目前已经开始相关标准的编制工作 。
目前来看 , 集中式方案相对容易实现 , 已有主流厂家在研发相关系统 , 预计2022年能够在小范围内开展试商用部署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