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占有率或超18%,缺芯、缺电池问题下半年或缓解( 二 )
王舒磊提醒 , 国产新能源车企应抓住巨头尚未涉足中国利基市场和国外仍被疫情困扰的“时间窗口”机遇期 , 充分挖掘中国新能源汽车利基市场的消费潜力 。
供应链压力下半年或缓解
2020年底开始爆发的“缺芯”潮至今还未平息 , 2021年通用、福特、本田、丰田、长城等国内外一线厂商也受到缺芯影响 , 出现不同程度的减产 。 新能源汽车对于芯片的消耗大约是传统内燃机汽车的两倍 , 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的动力电池 , 其装车量也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而大幅攀升 。
王卫明在发布会上表示 , 当前全球主要芯片企业已经在逐渐加大汽车芯片生产供应 , 新建产能也将于今年下半年陆续释放 , 预计2022年汽车芯片供应短缺情况将会逐渐缓解 。
崔东树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 , 缺芯、缺电池的现象在2022年初仍会比较突出 。 但随着新能源汽车延期订单交付的完成 , 芯片供需将在一季度后回归紧平衡状态 。 在电池方面 , 目前已有大量投资进入磷酸铁锂电池产业 , 到2022年下半年 , 电池荒现象也将得到“明显改善” 。
目前 ,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 , 动力电池退役量也在逐年增加 , 做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工作 , 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障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有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 ,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也使得锂、钴、镍等电池原料资源逐渐走俏 , 其中部分资源进口占比较大 , 在此情况下 , 发展动力电池回收产业、规范市场交易标准、促进电池金属原料的循环利用正愈发重要 。
对此 , 王卫明表示 , 下一步将加快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 , 加快出台一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国家、行业标准 , 开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试点验收 , 持续实施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管理 , 树立一批梯次和再生利用标杆企业 。 同时 , 研究建立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控联动机制 , 强化线上线下协同溯源监督管理 , 压实有关主体责任 , 提高监管效能 。
新能源汽车出口爆发性增长
2021年 , 尽管全球疫情仍在持续蔓延 , 中国汽车出口却迎来了发展机遇 , 2021年首次突破200万辆大关 , 达到201.5万辆 , 同比增长1倍 , 今年包括上汽集团、长城汽车等品牌汽车企业出口均呈现快速增长 , 四家车企的出口量增幅均超过了100% 。
其中 , 2021年上汽乘用车全年出口总量达到29万辆 , 同比增长68%;奇瑞全年汽车出口量26.9万辆 , 同比增长136.3%;长城汽车海外销售14.2万辆 , 同比增长103.7%;长安汽车海外销售11.4万辆 , 同比增长114.3%;吉利汽车2021年累计出口11.5万辆 , 同比增长约58% 。
汽车为何在2021年迎来翻倍增长?崔东树认为 , 疫情及芯片短缺问题在2021年的影响是全球性的 , 海外汽车生产商的供应能力同样出现下滑 。 而中国由于疫情控制较好 , 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链生产能力快速恢复 , 弥补了海外汽车市场产品供应的缺口 。
与此同时 ,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爆发性增长 , 有力地推动了今年中国汽车的出口增长 。 付炳锋介绍 , 2021年新能源汽车出口31万辆 , 同比增长3倍 。 欧洲市场成为一大主要增量市场 , 主要集中在比利时、英国、德国、法国、挪威等发达国家 , 体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国际竞争优势 。
此外 , RCEP协定于今年1月1日正式生效 , 中国对约65%的汽车零部件作出了零关税承诺 。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国际合作部主任高立红指出 , RCEP落地实施使得成员国之间的汽车零部件流通成本将有所降低 , 区域汽车产业链将进一步优化 , 从而提升亚洲整车制造产业的竞争力 。 为此 , 应借此机会支持中国汽车企业深度“走进东盟” , 努力将其培育成中国具有战略意义的出口拳头产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