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茶降价,真心话还是大冒险?( 三 )


喜茶本身也明白一杯高端茶饮作为社交货币的情绪价值 , 但屈服是不可避免的 。 面对原材料上涨、茶饮市场越来越卷的行业现状 , 无论是茶颜悦色涨价还是喜茶降价 , 本质上都在谋求产能和利润的动态平衡 , 喜茶只是在临界点上做出了早该有的动作 。
只有消费喜茶的人群规模上来之后 , 喜茶在门店的拓展上 , 才有可能去更广阔的市场开出更多的门店 , 换取更大的品牌势能 。
回过头来看喜茶降价的连锁反应 , 并非没有猫腻 。 常销品类里 , 更多产品是去掉小料 , 加上了“纯”字 , 摇身一变成了“新品” , 至于真正的新品价格降低 , 有餐饮业内人士向新熵表示:“新品定价本来就有一个尝试调整期 , 在餐饮上叫调整菜单 , 丰富价格带 。 喜茶在同行涨价潮中宣布降价 , 更像是一场反其道而行的营销 。 茶颜悦色涨价之后还是落在10—20元的中间区间带 , 而喜茶部分产品降价也并没有脱离第一梯队 , 实质都是供给端向需求端做出的妥协 , 消费者需要真正的产品 , 而不是价格上的孤芳自赏 。 ”
一场必须守住的600亿估值保卫战
门店、投资、新零售 , 喜茶布局的三驾马车在600亿的估值下 , 似乎跑出了越来越多的焦虑感 。
依托线下门店和便利店渠道推出的喜茶瓶装饮料 , 在新老品牌的围攻下 , 更像是火热的新消费赛道无足轻重的装饰品 。 同样选择气泡水领域 , 同样主打零糖零脂零卡的健康概念 , 创造一个喜茶牌“元气森林”并没有那么容易 。 以喜茶主推的气泡水为例 , 2020年单价5.5-6.5元的喜茶卖出190万瓶 , 而5-6元的元气森林 , 销量是以亿计算 。

喜茶降价,真心话还是大冒险?

文章图片
图5/5

除了奋起直追气泡水 , 通过投资 , 喜茶和元气森林还在咖啡赛道上狭路相逢 。 2020年10月 , 挑战者资本悄悄投资了一个瓶装即饮咖啡品牌Never Coffee , 两个月后 , 瑞幸咖啡高管加入元气森林 。 2021年初 , Never Coffee品牌的最大股东已经变成元气森林 。
转身VC后的第一笔投资 , 喜茶同样选择了精品咖啡赛道 。 2021年7月喜茶领投Seesaw咖啡过亿元A轮融资 , 很快在中秋节期间推出了联名礼盒 , 力求与咖啡品牌“在多个层面协同共享 。 ”
有了第一次投资尝试 , 喜茶开始多点开花 , 8月并购王柠柠檬茶 , 占股70% , 9月份投资燕麦奶品牌“野生植物YePlant” , 10月 , 入股了茶饮品牌和気桃桃 , 参与了预调酒饮品牌WAT的A轮融资 。 11月 , 成为“分子果汁”品牌野萃山的第一大股东 。
一家新茶饮品牌 , 走上VC的道路 , 最大的原因恐怕还是新茶饮赛道的疯狂内卷 。 从奶茶到芝士茶 , 为了“有创意” , 新茶饮们甚至推动小众水果走进大众 , 2020年3月 , 奈雪推出霸气玉油柑产品 , 短时间内其热度直逼以往的销量榜首霸气芝士草莓 , 仅仅两个月的时间 , 喜茶也推出油柑系列产品 , 带动多个茶饮、咖啡品牌一同注意到这一小众水果 。
如小众水果黄皮一时间被多家品牌追捧 , 益禾堂开卖海盐蜜黄皮 , 喜茶推出多肉黄皮仙露 , 乐乐茶上架手捣多肉黄皮 , 这一系列上新动作挤在一周之内 。 当一家新茶饮品牌“挖掘”出某一小众水果的新玩法 , 其它品牌也会迅速推出类似的产品 , 毕竟茶饮产品的复杂程度并不高 , 复制难度也不大 。
但“爆款”并不足以成为品牌护城河 , 至少在茶饮赛道很难实现 。 奈雪在“第三空间”的道路上一去不返 , 喜茶开启“VC”副本 , 看似不同的道路背后 , 新茶饮已经卷无可卷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