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仓2022年首要目标:盈利( 二 )


对此 , 一些背靠巨头本地生活矩阵的平台更有优势一些 , 比如美团买菜和盒马 。 目前来看 , 自建配送团队对于任何一个创业公司来说 , 都太过于昂贵了 。
以另一赛道头部玩家便利蜂举例 , 起初便利蜂一直都是用店员或自有配送团队 , 但近期 , 一些消费者发现 , 便利蜂也开始使用饿了么等骑手众包平台配送 。 便利蜂这种门店密度与体量尚且不能完全自建配送团队 , 更何况生鲜平台 。
另一个理想状态下能跑出规模效应降低成本的 , 是对接源头的集约采购 。 但目前 , 叮咚买菜的产地直采生鲜产品占比已经达到79.1% , 上海等成熟地区的直采占比更是高达85% 。 这意味着 , 生鲜品类通过减少中间商赚差价 , 未来不会有太大的成本降低空间 。
作为生鲜即配平台的头部优秀玩家 , 在外界看来 , 无论是从商品力、供应链打造以及相关服务 , 都做到了行业领先的位置 。 但这就是前置仓模式的问题所在 , 做低毛利的生鲜生意 , 就算将各项能力优化到极致 , 实现盈利依然需要熬过漫长的时间 。
所以 , 以叮咚买菜为代表的生鲜即配前置仓玩家 , 短期目标从跑出规模效应 , 变成了活到盈利 。 它们需要充足的现金流 , 维持公司未来几年预计难以停止的高额亏损 。
与前期的风险资本相比 , 二级市场没那么宽容 。 对此 , 叮咚买菜还在计划2022年12月19日前回购3000万美元的股票 , 一方面在于稳大盘 , 另一方面也代表管理层的长期作战信心 。 而每日优鲜则决定将股票和期权禁售期延长1年 , 公司管理团队承诺期间不会出售或处置所持股票和期权 , 目的也在于稳定二级市场投资人 。
进入二级市场的第一年 , 生鲜前置仓的头号敌人变成了时间 。
生鲜电商 , 不止生鲜
无论是回购股票 , 还是延长禁售期 , 都只是短期的维稳 。 生鲜即配平台若想长期活下去 , 需要从模式上进行迭代 。
生鲜毛利低 , 报损率高是生鲜电商所面对的最大问题 。 生鲜即配这一模式本身 , 只是将仓前置 , 从物流层面增加了用户体验 , 从供应链和履约模式上 , 并不比2011年的B2C寄快递方法先进多少 。 与之相比 , 近两年大火的社区团购模式反而更高效 。
既然前置仓即时配送对生鲜并不友好 , 那么在从大众购买频次最高的生鲜品类切入后 , 围绕一日三餐扩大品类宽度 , 增加保质期更长 , 毛利率更高的商品 , 是否行得通?
单从品类方面看 , 盒马也是这样的做法 , 即围绕关于“吃”的一切 , 满足消费者用餐场景的一站式购物需求 , 这使得盒马2019年客单价便可达到200元 。
风险资本最近的动向也是如此 。 福建区域性生鲜即配前置仓平台朴朴超市 , 在2021年12月获得了IDG资本的战略融资 , 一定程度上意味着 , 头部资本依然看好即配平台 , 但不能只是“生鲜”即配平台 。
而朴朴超市的一大特点 , 即为其品类跨度极大 。 正如其名 , 朴朴超市更像一家超市 , 除了蔬菜水果 , 肉蛋水产以外 , 锅碗瓢盆、日用品、文具、护肤品等商品均可以在这里买到 。 当然 , 朴朴超市这种模式在低线城市更为奏效 。 其大本营福州 , 盒马曾经试图进入 , 但最终退出 。
叮咚买菜的转型便是沿着这个思路 , 在品类上做高毛利专有商品的开发 , 如预制菜 , 以及与大品牌的定制商品 。 叮咚买菜创始人梁昌霖12月初在媒体活动中表示 , “原来 , 我们讲性价比 , 今天 , 我们强调品质或商品更好 , 甚至我们希望商品不一样、不同 , 更适合年轻人对新生活的追求 。 ”
目前 , 叮咚买菜的SKU共有2500支 , 生鲜品项800支 , 不到1/3 。 从某种程度上 , 这代表单以生鲜品类为核心的即配平台 , 基本宣告失败 。 扩品 , 是行业玩家的普遍做法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