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建平台强保障——渤海湾涌动创新潮

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建平台强保障——渤海湾涌动创新潮
文章图片

图① 一飞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展厅的部分直升机设备 。
图② 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内 , 天津慧智百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员工在做实验 。 经济日报采访人员 周 琳摄
“这是公司新车间 , 是国内目前研发投产的首个装配式装修智能制造车间 。 ”1月7日 , 和能人居科技(天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刘艳平介绍 , 2021年公司将“家”安在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 , 在天津经开区的政府引导资金支持下自主创新明显加速 , 目前已成为国内首批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天津市首批瞪羚企业 。
最近3年 , 天津经开区与北京中关村完善协同机制 , 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 10.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结出科技创新的累累硕果 , 初步形成以致导科技、联汇智造、威努特等为代表的智能科技产业 , 以一瑞生物、海河生物、生命汇等为代表的生命大健康产业 , 以和能人居、蓝星清洗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等多个特色产业 。
产业体系成型
实现远程控制的5G工业机器人、火神山医院使用的对讲机系统、定制化生产全屋部品……3年来 , 一批高科技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在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涌现 , 园区围绕智能科技、生命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科技服务业打造“3+1”产业体系的成果初显 。
深之蓝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从科技园走出来的企业 。 “过去 , 与水下探测器相关的核心技术长期依赖进口 , 目前这些技术国产化已大幅提速 。 公司生产的水下机器人在南水北调工程黄河隧道4.7公里的水下探测中 , 发挥自主化探测能力 , 帮助工程顺利完成检测 。 ”深之蓝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建仓说 , 公司目前境内授权专利已达253项 , 境外授权专利44项 。
海内外人才资源也在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加速融合 。 天津(滨海)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是中国科协与天津市合作共建的双创平台 , 为海外人才提供创新成果孵化、转化服务 , 是天津市重要的引才引智渠道 。 天津华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CEO林振华留学归国创业 , 2021年获评滨海新区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 “我们团队创立的华放科技致力于人工智能无人介入辐射监测装备与无人平台的二次开发 。 在园区支持下 , 公司业务发展迅速 , 已成长为天津高新技术企业、雏鹰企业 。 ”林振华说 。
天津科技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主任刘鼎成说 , 2021年正式启用的天津科技大学科技园是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辖区内的“园中园” , 已经获评市级大学科技园 , 通过相关合作 , 将进一步完善高校成果转化 , 发挥科技大学在生物合成、发酵等领域的优势 , 推动一批自主创新的“硬核”成果落地转化 。 目前 , 天津科技大学科技园已吸引30余个大学生创业团队、教授专家团队入园 。
目前 , 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已拥有天津(滨海)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协同创新示范基地、滨海中关村硬创梦工厂、玑瑛创新中心、北创百联孵化器、天津科技大学科技园等 , 形成创新平台矩阵 , 正努力营造专业化强、应用场景足、服务效能好的创新保障体系 。
服务环境优化
“联汇智造是移动机器人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 。 过去 , 新产品申报发明专利的时间最少需要3年 。 而园区内的中国(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通过成立专班提供专业服务的模式 , 帮助联汇智造新产品取得专利时间缩短至4个月 , 极大提高产品上新速度 。 ”天津联汇智造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福海介绍 , 2021年联汇智造获得多个世界500强的客户 , 业务范围不断拓展 , 园区提供的知识产权保护服务至关重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