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味断“甜”,“掐灭”电子烟?( 二 )


贝壳财经采访人员查阅发现 , 包括悦刻、铂德、雪加在内的众多电子烟品牌 , 大多都有数十种口味 。
让老何担心的是 , 新规出台或许将决定这些带甜味的电子烟未来去向 , 甚至可能大多数口味都不能卖了 。
担忧并非空穴来风 。 在《电子烟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后 , 据多位行业人士分析 , 意见稿基本参照了美国FDA标准 , 青少年诱导性口味被限制添加 , 这也意味着以往水果味的电子烟弹很可能受到限制 。
事实上 , 新规出台后不久 , 铂德就发公告表示 , 为保护未成年人 , 减少电子烟对未成年人的吸引 , 其电子烟口味会减少 , 部分水果味、饮料味的烟弹将停产 。
多位抽电子烟的年轻人告诉贝壳财经采访人员 , 由于担心自己所喜欢的口味被限制生产销售 , 如今都动起了囤货的念头 , “之前都是抽完一盒后再去买 , 现在基本每次都买四五盒 , 就怕哪天断货了 。 ”一位年轻消费者如是说 。
“如果未来真的出现大批量甜味电子烟弹停产的话 , 不排除消费者被劝退的情况发生 。 ”老何不无担心 , “而受到最直接影响的当属经销商 , 现在只能先观望再决定是否继续这行 。 ”
离场:快钱时代不再
2019年上半年 , 国内电子烟市场上演了一幕“千烟大战” 。 除了大量涌出的品牌外 , 无数家电子烟实体店也纷纷出现在各个城市的大街小巷当中 。
《2021电子烟产业蓝皮书》数据显示 , 电子烟的零售网络已经渗透到各级城市 , 每座一线城市平均有1301家电子烟零售店 , 每个五线城市平均有33家 。
胡瀚正是在2019年底入场 。 他的初衷很简单 , 国内抽电子烟的年轻群体数量逐年递增 , 烟弹消耗也快 , 这算是个不错的风口 。 很快 , 他投资10万加盟了国内一家电子烟品牌 , 并在附近的商场租下一间5平方米大小的档口 , 经营起电子烟生意来 。
“最初的时候生意还行 。 每天都有上千元营业额 。 ”胡瀚告诉采访人员 , 为了迅速拉拢年轻人 , 他先后推出过低价、买一送一等活动 , “按当时的营收趋势来看 , 一年内就回本 。 ”
不过 , 境况很快发生转变 。 受电子烟利润驱使 , 越来越多的经销商涌入其中 , 原本仅有胡瀚一家电子烟铺的商场 , 短短数个月就出现多个挂着不同品牌的同行 , 竞争加剧。
“自己所加盟的品牌无论知名度还是研发实力 , 远远比不上大品牌 , 推出新款烟弹频率和口味也相对较少 , 顾客自然被分流 。 ”胡瀚分析 , “虽然有老顾客勉强能够支撑 , 但连续几个月都没新增客人 , 连续几天销售额为零都是常态 。 ”
胡瀚曾考虑过等和厂商合同期结束后 , 转而选择加盟其他的大品牌 , 但电子烟新规的出台让他犹豫起来 , “现在根本不敢轻易加盟 , 毕竟不清楚市场未来会是怎样的光景 。 即使加盟了大品牌 , 口味可能会减少 。 更重要的是如果税率变高 , 意味着拿货价和售价都会随之提高 , 到时候顾客是否还会购买 , 谁也说不清楚” 。
和胡瀚有着类似想法的 , 还有在四川经营着电子烟店的杨斌(化名) 。 如今他早已不再进货 , 甚至还做出“将手中积压的商品销售后就转型”的决定 。
杨斌转型的想法萌发于去年底 , 国家烟草专卖局网站开通电子烟生产经营主体信息和产品信息通道 , 需要电子烟企业和零售店进行申报 。 尽管目前还没有要求必须持有烟草证 , 但这让生意本就一般的杨斌有了撤退的念头 。
为了迅速卖货 , 杨斌除了店铺实体销售外 , 还在自己熟悉的客户微信群、QQ群里发出了“电子烟送货上门”的宣传 。 他详细将电子烟口感、价格标注其中 。 每当顾客通过电话、微信下单时 , 自己负责送货上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