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位费超李佳琦、薇娅,竟是虚拟人?明星社死,大品牌很受伤,移情虚拟偶像( 二 )


艾媒咨询《2021中国虚拟偶像行业发展及网民调查研究报告》显示 , 2020年中国虚拟偶像核心产业规模为34.6亿元 , 同比增长70.3% , 预计2021年将达到62.2亿元;而随着商业价值被不断发掘 , 越来越多产业与虚拟偶像联系在一起 , 虚拟偶像带动产业规模预计2021年为1074.9亿元 。
虚拟偶像或难完全代替真人明星
明星“翻车”后 , 品牌可以取消合作 , 而影视作品就没有那么好运了 , 其背后的投资方一般都损失惨重 。
以《青簪行》为例 , 该剧由吴亦凡担任男主角 , 投资方包括新丽传媒、企鹅影视、凤凰联动影业 , 立项之初就被认定为腾讯视频的S级项目 , 总投资为3-4亿元 。 吴亦凡出事后 , 网上有不少补拍传言 , 但迄今为止都未见行动 , 作品还能否上映也成了未知数 。
“补拍的前提是要先预估这个作品未来的收益是否会好 。 以电影《捉妖记2》为例 , 因为它预估票房是有机会到20亿的 , 所以它决定花几千万甚至上亿去做补救 , 但如果预估票房只有2亿 , 那就只能认赔了 。 ”《郊区的鸟》监制黄茂昌对时代周报采访人员表示 。
据灯塔专业版显示 , 《捉妖记2》票房22.37亿元 , 与《捉妖记》24.41亿元票房不相上下 。
而在此之前 , 投资方耗资5亿元的唐德影视 《赢天下》 , 受高云翔和范冰冰的影响被彻底禁播 。
上文提到 , 受明星“塌房”事件影响 , 不少品牌开始让虚拟人物做代言人 , 那么 , 影视作品也能效仿吗?观众能接受吗?
“坦率讲 , 观众并不是不能接受 , 但是完全接受不太可能 。 ”张毅对时代周报采访人员表示 , “近几年一些虚拟人物所拍摄的电影 , 票房还是非常之高的 , 但让虚拟人物在这一块完全替代明星显然是不可能的 , 只能是部分替代 。 ”
当前 , 虚拟人物被更广泛地应用在综艺节目中 。 例如 , 近期湖南卫视开播的《你好星期六》启用虚拟主持人小漾 , 刚刚过去的江苏卫视2022跨年演唱会上 , 虚拟偶像洛天依与硬糖少女303同台演出 , 歌手周深也与通过虚拟技术呈现的邓丽君合唱了《大鱼》等歌曲 。
而在电视剧、电影方面 , 虚拟人物仍难以完全“施展” 。 “虚拟人物出现的时空 , 必定是奇幻或者科幻类型 , 它没办法参与现实主义的片子 , 这就给虚拟人物参与影视作品带来了题材上的局限性 。 ”拥有四年半电影宣传从业经验的小蔡对时代周报采访人员表示 。
此外 , 小蔡认为 , 现在虚拟人物无法取代真人明星的另一个原因 , 在于他们缺少相应的人生故事 , “真人明星之所以受人喜欢 ,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他的真实经历 。 再者 , 我喜欢的动漫人物 , 也是由故事搭建出来的 。 ”
而这也体现在虚拟偶像与真人明星的粉丝互动上 。 以花西子的同名虚拟代言人为例 , 虽然曾一度在互联网上引发热议话题 , 但品牌与其相关的微博互动却非常少 , 每一条点赞评论都不足1000 , 对比代言人杜鹃、鞠婧祎 , 差距巨大 。
不过 , 艺人翻车也罢 , 虚拟偶像火热也好 , 这都意味着明星市场“流量至上”的时代即将过去 。
“社会对于艺人职业的专业性、职业道德 , 要求会越来越高 。 而明星塌房事件的接连发生 , 说明流量明星肆意妄为、违法违规、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 , 不能再得到社会群众的拥戴和喜欢 。 ”张毅认为 , 未来大家对文娱市场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 。
“艺人必须要努力 , 他不能只仰赖流量 。 流量是很空虚的 , 来得快也去得快 。 ”黄茂昌对时代周报采访人员表示 , “我希望艺人有自己的弹性 , 多学习多尝试 , 多做不同类型的演出 , 而不是只做同一种事情 。 ”(时代周报)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