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or降价促销,碧桂园稳居行业前二靠哪个?
文 | 中国经济周刊-金台资本组 记者 孙庭阳
\n \n插图:《中国经济周刊》美编 刘屹钫
\n近日 , 碧桂园(2007.HK)等2019年销售额排名居前4位的房地产公司 , 都公布了2019年12月的经营数据 。 4家公司中 , 只有碧桂园公布的是含金量最高的权益销售额 。 在2019年房地产行业销售环境整体不景气 , 宣告破产的房地产相关企业数量愈500家情况下 , 碧桂园2019年全年权益销售额仍达5522亿元 , 同比增长10% , 稳坐全行业第二的位置 。
\n12月份房价稳收官 不再降价搞促销
\n观察2019年销售额数据发现 , 除12月外 , 碧桂园2019年前11个月的月销售额基本平稳 , 没有大起大落 。
\n2019年下半年 , 碧桂园准备了4820亿元的权益可销售项目 , 随着新项目的陆续入市和销售节奏的推进 , 保持了单月销售额的稳定 。 并且 , 与中国恒大在2019年9月、10月陆续刷新销售记录不同 , 碧桂园的销售高峰出现在2019年11月 。
\n值得注意的是 , 2019年前11个月 , 碧桂园累计实现的权益合同销售金额 , 已经超过2018年全年销售额 , 是2018年全年的1.08倍 。 也就是说 , 碧桂园实现年销售额增长在当年11月份已成定局 , 而当年12月份新增的销售额 , 贡献的是较2018年的同比增长幅度 。
\n2019年12月 , 碧桂园销售额环比减少八成 。 同样的情况在前两年也发生过 , 2017年、2018年的12月份 , 碧桂园销售额环比减少都超过六成 。
\n不过 ,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注意到 , 2019年12月 , 碧桂园的销售均价(平均每平方米销售价格)却有所抬头 , 每平方米环比上涨239元 。 而在2017年、2018年 , 碧桂园当年12月份销售均价是每平方米同比分别下降1858元、1254元 。 对于购房者而言 , 如果购买的是一百平方米左右的房子 , 能省下10万至20万元 。
\n广东省外收入占比近八成 杨国强“下乡”
\n碧桂园销售额近几年一直保持高增长 , 从2015年到2018年 , 碧桂园权益销售额年复合增长率为59% 。 如此高增长率 , 业内人士评价 , 除了来源于公司的管理外 , 在广东省外复制、向全国布局、将市场下沉 , 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
\n碧桂园2006年在广东成立 , 2007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 公司没有将自己定位于地方房地产企业 , 向外拓展的脚步从未停歇 。
\n万科感叹 , 现在几乎不可能再找到像房地产开发这样客单价以百万计、而且可以依托标准化快速复制的实业业务 。
\n碧桂园则表示 , 要逐步走出广东省 , 将业务拓展至全国其它经济高增长地区 , 提升项目执行能力 , 发挥物业开发模式的可复制性优势 。
\n2008年 , 在广东省外 , 碧桂园只拓展到湖南等7个省区 , 省外销售占比只有24%
\n2013年是碧桂园省外拓展关键一年 。 当年 , 碧桂园共有37个全新项目开盘 , 大部分位于广东省外 。 这一年 , 广东省外销售占比由40%提升至56% 。 在公司销售整体增长情况下 , 省外销售超过省内 , 意味着在广东省外的销售已经是公司的重点 。
\n2015年 , 公司在广东省外销售占比提升到约2/3 。
\n2018年 , 碧桂园已经完成进驻中国内地所有省份的布局 。 截至2018年末 , 公司已签约的中国内地项目 , 分布于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69个地级市 , 总计覆盖1156个区(县) 。
\n最新数据显示 , 截至2019年上半年末 , 公司在广东省以外地区的权益合同销售占比已经提升到78% 。 在广东省外销售的体量 , 接近省内的4倍 。
\n如果把广东省内的销售当成碧桂园的“大本营” , 在广东省外 , 可以说公司再造了四个“大本营” 。
\n翻阅房地产公司公告 , 众多公司对于在一二线城市拿地、开工颇为重视 , 碧桂园则不是这样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