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龙湖“第二曲线”
----拆解龙湖“第二曲线”//----
时代变化太快 , 生死对于企业而言仿佛只在一瞬间 。
英国物理学家杰弗里·韦斯特在其《规模》一书中写道 , “一家公司能够延续100年的概率只有45% , 延续存在200年的概率仅为十亿分之一 。 ”
当你认为自己脚踏实地 , 正走在一条意气风发的道路上时 , 也许危机已经降临 。 反观一些伟大的企业 , 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 那就是永远在当前业务下滑之前 , 找到企业的第二甚至第三条增长曲线 。
过去20年 , 当房地产从4000亿增长到15万亿时 , 传统的开发业务是否已经逼近行业极限?这对于任何一家房企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
2019年全年 , 龙湖实现签约金额2425.0亿元 , 同比增长21% , 全年签约金额目标完成率达110%;签约面积1423.8万平方米 , 同比增长15% , 签约金额及签约面积均创历史新高 。 数字背后 , 其实更具意义的是龙湖穿越周期的业务版图与能力模型 。
回顾历史 , 市场一直在惩罚那些无法跨越周期的企业 。 一家企业想要顺利找到并跨越第二曲线是一件“天时地利人和”的事情 , 从这一点来看 , 想要穿越周期的“优等生”龙湖一直为此努力 。
“第二曲线”进阶课
如果说第二曲线是众多房企苦寻良久的新未来 , 真正实现这个梦想的玩家寥寥 。
“空间即服务”战略引导下的龙湖在地产开发、商业运营、长租公寓、智慧服务四大主航道业务齐头并进 , 显示出其强大的综合实力 。
地产圈通常不缺规模宏大的史诗级数字 , 缺的是匠心的细腻精神 , 而这又是存量时代房企做“细活”必不可少的能力 。 商业、长租公寓、智慧服务 , 恰恰是让龙湖精耕细作能力得到最大释放的三个领域 。
冲动当中都是陷阱 , 历史无数次重复这样的过程 。 纵横驰骋的将军很多 , 坚守住既定商业设计的掌舵人不常有 。
在粗放圈地之路受阻之后 , 高品质成为商业地产的关键词 。 实践已经证明:房子卖得好绝对不代表商业做的好 。
面对不断崛起的90后、甚至00后年 , “地产老炮”们如何突围 , 龙湖给出了2019年的答卷——以“天街”为主 , 龙湖商业已经实现全国核心市场布局 。 2019年 , 龙湖整体开业商场达到39个 , 开业商场面积达到380万方左右;到2020年底 , 龙湖开业商场将超过50个 。 相当于过去几年的总和 , 商业全国化版图基本完成 。
龙湖另一大“空间里的生意”是冠寓 。 从众星捧月到危机爆发 , 长租公寓行业短期内经历的剧烈震荡 , 即使是头部开发商也承认“算不过来账” 。
投资、财务、运营 。 大到项目拿不拿 , 小到门锁用什么品牌 , 长租公寓不是一项大开大合的生意 , 它对运营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成立三年的冠寓依旧在发展壮大 , 潜心修炼自己的护城河 。 截止到2019年年底 , 龙湖冠寓已经开业超过8万间 , 布局30余个高能量级城市 , 规模位居行业前列 , 客户满意度超95% 。 在这个巨大的增量市场 , 冠寓每年正以倍速的姿态奔跑着 。
龙湖智慧服务如今也已成为行业公认的标杆 。 2019年 , 龙湖智慧服务新进45个城市 , 基本完成一、二线核心城市及三、四线潜力城市的布局 , 实现管理规模翻番 。
地产壹线曾实地采访位于重庆的龙湖物业集成指挥中心 。 这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呼叫中心 , 总结起来是四个方面:24小时不间断服务业主的“集成指挥中心”、全国联网可视监控的“FM&RBA设施设备管理系统”、风险预判综合数据对比的“BI分析大屏幕”、让工作更高效 , 业主更便捷使用的“员工&业主APP” 。
通过5年的探索实践 , 龙湖智慧服务在2019年已经全面完成科技系统“智慧服务引擎”的搭建 。 2019年新进45个城市 , 基本完成一、二线核心城市及三、四线潜力城市的布局 , 实管规模翻番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