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龙湖“第二曲线”( 二 )

创新者三板斧

当房企创新不再是一个新的话题时 , 选择将脚踏进哪一条河就显得更加重要 。

相比而言 , 企业在熟悉的领域创新更容易成功 。 在创新的过程中 , 如果放着熟悉的业务不做 , 反而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 , 一切从零开始 , 犯下颠覆性错误的风险就会很高 。

龙湖的选择是一切围绕“空间”来做文章 , 成功的将在地产中积累的经验复制到其他赛道 。

龙湖在地产开发上的产品力不容置疑 。 曾经有一则流传甚广的故事:地产界产品第一人宋卫平 , 早年听人说龙湖在重庆人心目中的地位 , 当下就飞过去看龙湖产品 。

看完龙湖南苑几个项目之后 , 老宋对龙湖的建筑赞不绝口 , 当下就通知在杭州的高管们大规模飞来学习 , 这次考察光机票就花费近百万 。

如今 , 依靠产品、服务、精细化运营的后开发时代 , 先走一步的龙湖俨然走出一条其他房企难以模仿的道路 。

产品之外 , 另一大让同行“眼红”的优势是龙湖拥有极低的资金成本 。

1月6日 , 龙湖获得了一笔总额6.5亿美元的公司票据 , 其中2.5亿美元为7.25年期 , 票息3.375%;4亿美元为12年期 , 票息3.85% 。 这创下了中国民营房企“最长年期”和“最低票息”双纪录 。

“融资低利率”已经成为龙湖的一大标签 , 这是资本市场对龙湖的最佳认可 。 从某种程度上看 , 资金成本 , 甚至可以决定企业新业务能否顺利展开 , 尤其是对一些以租金模式运营的服务型业务而言 。

龙湖之所以能够持续保持优异的融资记录 , 得益的是其均衡的业务增长策略、现金流稳定性和有节制的财务管理 。 龙湖一如既往稳步做强投资性物业 , 商业、冠寓等业务形成强力多元的收入支撑 。 2019年 , 龙湖服务性收入已达到百亿级 。

如果说地产+低成本资金为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 那科技就为主航道业务插上了赋能的翅膀 。

一位行业资深HR曾对地产壹线表示 , “龙湖对科技人才的待遇比互联网公司还高 , 即使对BAT这样大厂出来的人也是有吸引力的 。 ”

对高科技人才的重视 , 让龙湖快速搭建起科技内核驱动力 。 龙湖的智慧化发展集中体现在物业服务 , 高效解决了高昂人力成本和信息流转成本两大物业服务行业痛点 。 不仅为龙湖业主提供了更加信息化的空间服务 , 也为业内服务标准提供了新的定义 。

2019年 , 吴亚军曾说:“水大鱼大、蒙眼狂奔的时代注定一去不返 。 ”如今看来 , 龙湖已经做好迎接新时代的准备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