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赵明:破立之间 荣耀涅槃( 二 )


冲破天花板
产品规划受制于芯片供应 , 赵明讲述 , 当其他手机厂商还未看好高通骁龙778G时 , 荣耀却因该芯片不受约束以及能实现海量供应 , 尽管晚于市场45天拿到芯片 , 却“集中整个公司各个体系的力量 , 攻关90天 , 保证了荣耀50如期上市” 。
赵明觉得 , 正是这支研发“急行军” , 让荣耀在独立211天后“把供应的节奏扭转了过来” 。 2021年5月 , 不但大多数供应关系得到恢复 , 荣耀的市场份额也持续攀升至9.5% , 品牌回归市场首战告捷 。
如果说荣耀50系列手机让荣耀找回了战斗力 , 那Magic3旗舰机型的发布 , 则让荣耀真正叩响了高端市场的大门 。 中高端、多样化的产品布局 , 让荣耀在2021年9月实现了16.2%的市场份额 , 接近于历史最高水平 。
相较国内打的翻身仗 , 荣耀在海外市场也亟需打破天花板 。
“几乎在过去一年大部分的时间里 , 海外没有产品可卖 。 ”赵明告诉采访人员 , 海外的同事每次跟客户交流 , “给一个路标 , 一份预测 , 最后发现不行 。 ”直到2021年10月 , 荣耀50系列手机在海外上市 , 尽管供应有限 , 却让荣耀真正参与到了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格局之中 。
开局虽晚 , 赵明却对荣耀在海外市场的开拓和发展速度有所期待 , “希望3-5年内 , 海外市场份额的增长速度能够超越中国 。 ”当然 , 不同的区域市场 , 荣耀也有针对性策略 。
例如通过高端旗舰机型打开欧洲、中东、亚太等市场 , 而拉美、非洲地区则以中低端手机销售为主;相对而言 , 在俄罗斯市场铺开的产品则更为均衡 。
对于2022年海外市场的规模预判 , 赵明认为其增速不可小觑 , 但谈及荣耀“走出去”的状态 , 他说到 , “我们会更有耐心一点 。 ”
毕竟 , 解决了“短期内健康、稳健地活下来”的难题后 , 包括赵明在内的荣耀管理层更多思忖的是 , 在品牌的长期规划上不能只是喊口号 , “现实很骨感 。 ”
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 , 赵明提及了“底线思维” , 简单地理解 , 荣耀需要设立边界 , “拷问自己能做什么 。 ”在他看来 , 自2021年第三季度后 , 荣耀已经步入了良性发展阶段 , 这就要求核心的研发资源和力量 , 不应被分散 。
除了核心手机业务要更聚焦于面向长远竞争的能力构建上 , 赵明强调 , 还会在连接、显示、智能这几个围绕用户的业务方向上进行扩张 。 尽管沿用了“1+8+N”的全场景战略 , 但荣耀目前在手机之外 , 只聚焦于笔记本电脑、平板、智慧屏、音频设备、可穿戴和路由器这六大品类 , “扩张会守住一个大的逻辑 , 就是围绕通讯和连接 。 ”
在成为新荣耀后 , 自主权掌握在手中 , “这是团队最幸福的事 。 ”赵明觉得 , 即便有天花板 , “没问题 , 我们去捅破它 。 ”但有所为 , 荣耀自知 , 也要有所不为 。
立足当下 , 不少手机厂商开始推进自研芯片一事 , “短期内我们没有做基带芯片或SoC芯片的计划 。 ”赵明觉得 , “做芯片”这件事并非存在技术壁垒 , 而要看自身业务的发展需求 。
通讯算法领域出身的他认为 , 荣耀基于自身的研发能力 , 对高通、联发科等供应伙伴的芯片硬件底层能力进行着优化 , 如此一来 , 即便与友商采用了同样的芯片 , “我们却可以让组合能效发挥得更好” , 赵明将此视为荣耀研发团队在产业内的独特优势 。
品牌“破立”
任何一个产业市场 , 竞争多在“如何有质量地生存与发展”间展开 , 这在手机市场也不例外 。
从去年初的集体奔向高端化 , 将PK“对象”指向iPhone;到去年末的“叠叠不休” , 继华为之后 , 国产手机厂商里的小米、OPPO接连发布折叠屏产品 , 并将价格直接压到了万元以下 。 如今2022年伊始 , 荣耀也为市场带来了首款搭载4nm工艺制程的高通骁龙8系芯片的折叠屏手机MagicV , 其起售价也定在万元内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