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图1/1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采访人员|陆柯言 林腾
编辑|林腾
中国手机厂商曾在过去数年时间 , 对折叠屏的未来模棱两可 , 但在眼下 , 这项看起来昂贵而又缺乏用处的技术 , 又被行业重新拾起了 。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 , 几乎所有公司都开始重金下注折叠屏 。
尽管芯片库存尤其紧张 , 华为仍要赶在年末推出竖折形态的P50 Pocket占领年轻市场;而OPPO在研发时间有限 , 精力分配不足的情况下 , 仍旧在2021年末发布了折叠屏Find N;几天前 , 荣耀发布了首款折叠屏手机Magic V , 并喊出了“折叠屏进入主力机时代” 。
迄今为止 , 除vivo外的几大头部安卓厂商几乎都加入了折叠屏阵营 , 而vivo推出折叠屏手机似乎也只是时间问题 。 就连一度在中国市场淡退的三星 , 也开始重整中国团队 , 以期在折叠屏时代夺得一席 。
Counterpoint预测 , 三星在全球可折叠手机市场的份额将从今年的 85% 降至 74% 。 此外 , 明年可折叠手机市场的规模将从今年的 890 万部扩大到 1690 万部 。 与此同时 , 可折叠设备明年将占智能手机市场的 16.9% , 相比今年会有翻倍的增长 。
随着头部厂商的推动和产品价格走低 , 折叠屏正逐步向大众市场渗透 。 过去几年来 , 折叠屏手机市场几乎可以算作是三星的天下 , 而随着国产厂商纷纷推出旗舰级产品 , 战局正在悄悄发生变化 。
但这不仅仅是终端厂商的战争 , 折叠屏背后庞大的产业链 , 都成为了这场新战事的主角 。
折叠屏降价真相
折叠屏突然变得没那么贵了 。
2019年折叠屏初兴起时 , 三星和华为推出的折叠屏手机售价均在万元以上 。 由于华为芯片库存告急 , 华为Mate X在二手市场的价格甚至被炒到4至6万 , 成为红极一时的投资产品 。
但现在 , 市场行情已不同于往日 。 荣耀Magic V定价低于万元 , OPPO Find N将折叠屏的起步价直接打到8000以下 , 华为推出的竖折折叠屏P50 Pocket则紧跟其后 , 最终定价甚至低于高配版的Mate40 Pro+ 。
老玩家也没有闲下来 。 定价9999元的小米MIX FOLD官方旗舰店价格已经降到7000以下 , 在一些第三方平台甚至低于6000 。 发布仅三个月的三星W22 , 价格也直接跳水将近2000元 。
一名华为人士告诉界面新闻 , 华为之所以要保持折叠屏的更新 , 一大原因是这个产品的确赚钱 。 但当市场玩家变多 , 调低价格似乎是所有厂商的共同策略 。
智能硬件产业链研究人士明叔亮对界面新闻表示 , 华为和三星的竖折折叠屏价格在7K-8K , 是因为竖折方案本身成本较低 。 而OPPO Find N作为横折手机 , 这一轮定价较为激进 , 基本上可以视作成本价 , 更多是为了进入高端市场采取的一种策略 。
他判断 , OPPO Find N的总量应该不超过20万台 。 OPPO官方公布的数据是 , OPPO Find N预约量已经突破百万台 。
但本质上 , 折叠屏价格下降的原因是零部件良率的提升 。 一直以来 , 良率都是制约折叠屏成本的最大因素 。 由于折叠屏相较传统智能手机存在较多技术难点 , 除了对铰链、转轴的稳定性有高要求之外 , 可弯折的柔性屏幕也并不容易生产 。 在国产供应链崛起以前 , 几乎所有折叠屏手机都需要依赖三星的柔性AMOLED屏幕方案 。
一家头部面板厂商的研发工程师告诉界面新闻 , 随着折叠屏市场变热 , 上游厂商也愿意投入更多研发资金 。 当技术逐渐成熟 , 良率提升是一种必然 , 价格也会随之下降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