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丈和主持的区别 方丈可兼任多个寺庙
许多时刻我们都经常闻声说主持方丈,以及主持和方丈是一样的,效果不是,主持和方丈是有区其余。来看看方丈和主持的区别在那里:
住持:
最最先,住持是动词,意思是“安住之、维持之”。《圆觉经》中就有:“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意思就是,一切佛都安住在灼烁庄重的境界里,住持佛法。厥后住持被引申为名词,即代佛传法、续佛慧命之人。将寺院的寺主称为“住持”,是唐代百丈怀海禅师建立森林清规时所制订。
【方丈和主持的区别 方丈可兼任多个寺庙】最初禅宗大德们许多都是苦行僧,在山林中、岩石下穴居;有的则借居在律宗寺院之下,虽然另设别院,但在其中说法住持,都不能正当。以是,百丈怀海禅师别立禅居之制,建立清规,禅宗才最先有自己的寺庙。《百丈清规》设立“住持”一职,将寺院寺主成为住持的说法,便牢固下来。
住持有三种职务,即说法、安众、修造等。其他职务则另立八买办首等来执行,以保证寺院秩序的有条不紊,四众得以放心修行。
方丈:
方丈最初是个名词,然则指的却是一丈四方之室。据《维摩诘经》载,身为菩萨的维摩诘居士,其卧室一丈见方,但却能广容民众,为他们讲经说法。禅寺比附此说,因此将住持的寓所也称之为“方丈”。以是最初,住持也被成为“方丈”。
寺院新任住持初入寺院继续法务,必须举行一定的仪式,称为晋山式,晋即进的意思,山就是指寺院。由于住持在晋山时,必须升高座说法,以是又可以称为“升座”。
原本,最初的“升座”仪式是对照简朴的,到了宋、元、明及近代森林所执行的晋山式则渐趋于盛大庞大,许多大寺院才有能力去做。而大寺院的住持大多德性、说法与其他通俗寺院的住持相比都极为出众,逐步的便有了住持“升座”后才气成为“方丈”的共识。
方丈和主持的区别:
简朴来说,方丈可以明晰为“升级版”的住持,住持举行“升座”仪式之后才气成为方丈。
详细而言,现代的住持和方丈尚有如下区别:
(1)方丈一样平常是接受传法的僧人 ,有法卷可证实其传承,住持则可以不必;
(2)有方丈的森林必须制度健全,职员、规模等都有一定的要求,而有住持的寺院则未必;
(3)方丈往往具有一定影响力,如现在的方丈需要经省释教协会批准、中国释教协会立案,住持则不需要;
(4)方丈可以兼任多个寺庙,而住持则不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