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翎刀和雁翅刀的区别 不是统一把刀
雁翎刀和雁翅刀,要是不自信看还真的以为是一把刀,效果人家不是一把刀,来看看雁翎刀和雁翅刀的区别是什么?
明清时期的雁翎刀,其制如雁翎,因以为名。雁翎刀泛起于元末明初,主要形制是宋金时代的手刀战刀,刀把和刀身平直,但又受到蒙古刀的影响,因而在刀尖处稍微上翘,不外较之蒙古刀更不翘了。
厚背尖翅雁翎刀
雁翎刀是明清军队里数目最多的配刀,明朝时俗称腰刀,步兵的腰刀可以配以盾牌。对于大陆上火器和冷武器都相对蓬勃的战争来说,腰刀的质已经不是胜负之基本,以是大多数明腰刀并非用自古刀剑所用的百炼包钢打造,而是以灌钢法灌出软软的刀身,再夹上相对打造考究一点的刃条。雁翎刀注重适用,并不是为了悦目,雁翎刀轻盈而且能刺能砍,杀伤力较大。
雁翎腰刀的基本型制特点为,刀身较为平直,刀尖为略上翘的圆弧形,刀尖至刀背15-20cm处多开刃,现在一样平常称为反刃(部明白中早期的雁翎腰刀无反刃,形式上更近于金战刀的样式,而清代的部门雁翎腰刀的反刃甚至纵贯整个刀背)。
刀身宽为4-5cm,脊厚0.6-0.7cm,刀身断面为等腰三角形,全长多在90cm左右,刃长70-80cm,刀柄长15-20cm刀全重1-1.5kg。明代雁翎腰刀血槽多为一条,清代雁翎腰刀大部门有血槽数条,而且血槽的形状多很庞大。
明清官刀样式多样,以雁翎、雁翅、鱼头为主流,尚有雁毛、戚家(仿倭腰刀)、牛尾(清代晚期泛起)等等。
其中雁翎更是主流中的主流,雁翅、雁毛虽与之名称相近,但刀形差异很大,雁毛刀传世较少,且其刀形成因至今仍有争议,而雁翅刀可以说前承宋刀,后启砍刀(如民国抗战大刀),其刀形也异常值得研究。
【雁翎刀和雁翅刀的区别 不是统一把刀】一字之差的雁翅刀比起雁翎刀,型制上就更为粗旷了。雁翅刀属武术短器械,步战用刀。其刀背厚,刀头宽大,刀体重。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