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 , 自然降雪较为松软 , 运动员的雪板非常容易陷入雪中 , 造成侧翻、急停等事故 。 因此 , 赛事期间如果遇上了下雪天气 , 松软的天然雪就会导致“光滑如镜”的赛道功亏一篑 。
因此 , 如果真的遇到“天公不作美”时 , 工作人员会立即使用压雪机重新压实雪道 , 并对赛道进行紧急整饰 。
10.大象北迁是因为西双版纳生态破坏严重
流言:
一群亚洲象一路北迁 , 是因为它们原先的栖息地(西双版纳)生态环境已经受到严重的破坏 , 无法再生存 。
真相:
无论是亚洲象还是非洲象 , 都有长距离迁移的特性 。 因为迁移有助于寻找新的觅食地和资源、河流栖息地 , 也有助于种群间的基因流动以及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维持生存 。
目前我国的亚洲象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普洱及临沧等地 。 本次北迁亚洲象就来自于以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片区为核心的亚洲象分布区 。
结合历史研究发现 , 该片区亚洲象一直有迁移扩散的习性 。 从1995年开始 , 5头亚洲象就向北扩散至普洱市思茅区一带;另有2群约32头迁移到思茅区的思茅港和六顺镇 , 在景洪和思茅之间来回活动 。 2005年又有13头向西扩散至澜沧县 , 如今在勐海县和澜沧县之间来回迁移 。
野生动物进行长距离迁移取决于景观和环境条件的连通性 。 靠近林缘的农田地带为迁移的亚洲象提供了食物能量 , 是迁移的关键 。 本次15头亚洲象一路北上至昆明畅通无阻地进行新栖息地的探索 , 也归因于沿途一些恢复起来的森林以及农田补给 , 当地政府和各部门一路为沿途居民和亚洲象“保驾护航” , 为减少人象冲突提供了保障 。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法定范围全部为国有林 , 当地管理部门一直以来严格按照保护区条例进行管理 , 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 并没有发生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森林资源被严重破坏的情况 。 自2016年 , 云南省林业部门就开始规划亚洲象国家公园 , 为这一物种的长远保护进行科学规划 。
【红酒软化血管?核供暖热水带辐射?年度“科学”流言求真榜揭晓】所以 , 大象北迁并非是西双版纳当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 恰恰相反 , 大象北迁这样一个现象证明了我国在生态环境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上取得了很明显地进步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