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控股达达开启“物竞天择”( 三 )


据罗戈前瞻产业研究院测算 , 2019年餐饮类订单占整个即时配送订单的比例由81%降至70% 。主要原因为快消品和生鲜等其他类别的订单增长较餐饮类订单增长快 。其中 , 零售便利类订单由5%增长至10% , 生鲜果蔬类订单由8%增长至12% 。
而且 , 不久前美团、盒马、叮咚买菜、每日优鲜等平台先后调整免配送费门槛 , 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 , 消费者的即时零售习惯培养基本告一段落 , 平台方有信心让顾客为即时送达服务付费 。
可以说 , 即时零售是互联网巨头希望抓住的最新消费趋势 , 有助于它们获得新一轮流量 。
其中阿里在2020年6月成立了同城零售事业群 , 通过天猫超市、淘鲜达、盒马、入股零售商超以及饿了么等业务线展开布局;美团主要通过美团买菜、美团闪购、美团优选推进业务;苏宁则先后落地苏宁小店、零售云店、苏宁超市等业务 , 并收购家乐福中国补充其线下快消版图;而京东在即时零售方面的筹码即主要在于京东到家 。
除此之外 , 包括滴滴等跨界企业 , 以及兴盛优选、同程生活、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品牌也希望分一杯羹 。各大平台方不仅需要抢夺消费者 , 还需要在品牌商及实体零售网点层面一争高下 , 从而提升网点密集度、商品丰富度及性价比、履约完成率、服务体验等多个指标 , 最终促成正向循环 。
例如滴滴旗下橙心优选表示将在2021年继续把网格站作为重要发展方向 , 围绕商品品类规划 , 通过建立完善的商品、营销、物流体系 , 打造销配一体化模式、冷链一体化服务 , 最终形成标准化、线上化、智能化、协同化的供应链体系 。
值得关注的是 , 虽然社区团购火爆 , 但从平台方层面来说并未影响其即时零售业绩 。一位即时零售平台负责人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 , “社区团购用户主要会因为某个特殊商品、好友分享或价格补贴等因素下单购买 , 但使用即时零售平台已经成为其日常所需 , 因而不受影响 。”
反而 , 平台方还可借此触达更多消费群体 。举例来说 , 盒马此前以盒马鲜生、盒马mini等实体业态和盒马云超布局 , 但由于其定位限制 , 主要在一线城市及主流省会城市中高端商圈发展 。但盒马推出“盒马集市”进行社区团购布局后 , 即迅速铺开市场 , 触达此前盒马门店尚未入驻的非核心商圈消费者 。
《第三只眼看零售》认为 , 就即时零售竞争来说 , 线上平台与实体零售商超合作是一种操作性更强、且优势互补的做法 。零售企业可借此扩大门店覆盖范围 , 触达更多非商超客群;线上平台也能通过以线下零售企业合作获得其商品运营经验 , 降低自营成本和风险 。
而当竞争进一步加剧 , 单纯的价格补贴已经难以贡献增量 。平台方及零售商均需要在商品、履约、用户运营等方面精细化运营 , 才有可能在即时零售发展中获益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