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观来看虽然这三台不是同一个厂家制造的(因为主板生产商不同) , 但外形都几乎是 1:1 模仿了原装的 Apple II , 在上盖设计方面和苹果略有不同(偷工减料 , 没有防震垫和卡扣) 。 其中两台贴 Apple II Logo 的地方大小与原厂 Apple II 一致 , 而另一台却是像 Apple IIe 那样把 Logo 缩小后放置在左侧 。 说到 Logo , 我要再次感谢一下我的朋友@老谢 , 这些仿制机的 Logo 都是他趁着晴天帮我做的 , 大家有相关金属名牌印刷加工的业务可以联系他(植入广告略微明显) 。 这三台仿制机的机身颜色也略不相同 , 可能是因为时间久远的缘故 , 日晒程度不同导致发黄的程度也不同 。 请忽视那台白的很惨的机器 , 那是因为那台机器到手时候外壳都碎了一地 , 我耐心地把碎片一片一片拼起来 , 在内部又做了补强 , 但是从外面看还是有修补的痕迹 , 于是喷了白色底漆 , 这样就看不出修补的痕迹 , 最终我想把它喷成马卡龙颜色 , 显得特别、可爱一些 。
文章图片
碎了……
文章图片
补强加喷漆
文章图片
成品
说到硬件配置 , 这其中一台的主板 , 在之前的 《 苹果王朝的起点——APPLE II 》 一文中已经出现过 , 基本上就是原装 Apple II 的翻版 。 这块主板在 ROM 芯片右侧的空间标注了日本制造 , 厂商是 MCA 。 与原版的最大差别就是在主板左侧的部分减少了内存容量配置选择的部分电路 , 主板上固定配置了 48K RAM 。 其余几乎和原厂的一致 , 我就不多做说明了 。
文章图片
在前文出现过的仿制机的主板 , 板子上标注了 MCA 制造
第二台仿制机的主板其实跟第一块主板几乎是一样的 , 同样也是 MCA 制造 , 唯一的差别是电路板丝印部分例如 MCA 的标记有些不同 , 也许是不同批次生产的 。 在元件上最大的不同就是 ROM 芯片只有三个 , 原因是使用了 D2732C 这款提供了 4K 容量的 ROM 芯片来代替原厂 2K 容量的 ROM 芯片(前面那台仿制机用的是 27C16 , 2K 的容量) 。 于是从右往左只需要 3 颗 4K 容量的 ROM 芯片一个间隔一个插在 IC 座上 , 一样提供了 12K 的 ROM 空间 。
文章图片
ROM 芯片只有三颗 , 同样 MCA 制造 , 可能和上一块板子批次不同 , 降低了成本
前两台仿制机的板子都没啥新意 , 下面就开始换个口味了 , 体验一下第三方工程师的创意 。 第三台仿制机的主板的制造商被标识为 W.W(跟我的名字好像) , 同样也来自日本 。 看完它的设计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即便它的外壳碎成那样 , 我也下定决心要把它留下修复了 。
文章图片
来自 W.W 制造的双 CPU 主板
为了方便观察 , 我在照片上画了一些辅助框 。 这块主板最奇特的地方就是你会发现他有两个 CPU!一个是 Apple II 使用的 6502 , 另一个居然是 Z80!为什么会有两个 CPU?80 年代就有双 CPU 的设计吗?而且还是异构的!事实上 , 这是因为当时有很多商业软件都跑在 CP/M 这个商业操作系统上 , 而这个操作系统需要跑在 Z80 平台上 。 Apple II 当然也不想放弃这些使用 CP/M 商业软件(例如 Wordstar 文字处理)的用户 , 于是在原装的 Apple II 上要运行 CP/M 系统的话 , 需要插上一块 Z80 卡 。 当运行 CP/M 系统时 , Z80 来接管总线 , 运行普通 Apple II 程序时 , 则是 MOS 6502 来接管总线 。 聪明的第三方工程师为了针对这一类型的客户 , 直接把 Z80 卡做到了主板上 。 由于 Z80 卡一般占用 Slot 4 IO 扩展插槽 , 所以 , 可以看到这块主板是没有 Slot 4 插槽的 , 他已经被板载的 Z80 卡占用 , IO 扩展插槽只有 7 个 , 而不是常规的 Apple II 那样有 8 个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