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噪音时间规定 施工举报噪音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失眠、焦虑、烦躁、心慌、神经衰弱、无法集中注意力……你是否曾被噪声困扰?
据相关统计,2020年,噪声扰民问题数量在“全国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举报管理平台”高居第2位,仅次于大气污染 。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以“噪声污染”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结果显示2018年至2021年相关文书多达7701件 。
宁静和谐的环境是人民群众心之所向 。2022年6月5日,噪声污染防治法正式实施,适用范围更加全面、分类防控更加精准、政府责任更加明确,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

禁噪音时间规定 施工举报噪音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文章插图
维护人民群众合法环境权益始终是人民法院司法为民的职责所在 。随着2022年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生态环境侵权案件适用禁止令保全措施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环境禁止令司法解释)正式实施,在噪声污染纠纷中,除了诉前调解和案件审理,人民法院还可以根据申请人在诉讼前或诉讼中的申请,出具禁止令,及时制止正在发生的噪声污染 。这意味着面对噪声污染,人们又多了一件可以举起的法律武器 。
一纸文书为贯耳“鬼音”按下“静音键”
2018年12月起,每天8时45分至12时、15时30分至22时,家住广州市海珠区某小区302房的王先生一家都会在房间内听到持续不断的古怪吼叫 。
经调查,声音来自102房的李先生 。监测表明,虽然该噪声清晰可闻,但并未达到噪声限值昼间60分贝、夜间50分贝的标准 。根据民法典及当时有效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相关执法部门无法予以处罚 。李先生也因此继续播放着“荒山野鬼” 。
面对如此明显却“未达标”的“正在实施的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无奈之下,王先生于4月13日向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法院提交诉前《禁止令申请书》,请求法院禁止被申请人李先生采取制造“荒山野鬼”声音等其他方式制造噪声 。
4月14日,海珠区法院依据民事诉讼法、环境禁止令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作出裁定,支持王先生的禁止令申请,要求被申请人李先生不得通过播放“荒山野鬼”录音等方式制造噪声扰民 。
禁止令作出后,承办法官多次尝试,终于拨通了李先生的电话 。李先生在电话中承认噪声系其播放,并表示愿意停止制造噪声 。4月15日上午,李先生在现场签收民事裁定书及禁止令,并在法院工作人员的见证下,拆除录音播放设备,删除录音文件,并承诺不会再制造噪声扰民 。
在4月16日第20个世界噪音日到来之际,王先生一家终于收获了久违的安宁 。
全国首“令”创新噪声污染解纷途径
何谓环境禁止令?根据司法解释,禁止令保全措施是为及时制止被申请人正在实施或者即将实施的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避免对申请人合法权益或者生态环境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向人民法院申请作出的临时性救济措施 。包括诉前和诉中禁止令,适用范围涵盖水、大气、噪声等生态要素以及林地等自然资源 。
据不完全统计,司法解释施行后,四川、贵州、河南、北京等多地法院作出过生态环境侵权禁止令保全措施 。
该案中,海珠区法院发出了全国第一份噪声污染禁止令,不仅是对环境禁止令司法解释的正确适用,也体现了行为保全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创新 。
“该案明确了噪声侵权可以适用环境禁止令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综合办主任刘慧慧表示 。
“该诉前禁止令的发出为噪声污染纠纷展示了一种新的解决途径,具有积极的示范和引导意义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胡静表示,环境禁止令司法解释是对民事诉讼行为保全制度的延伸和发展,其规定的禁止令行为保全为噪声污染受害者提示了通过行政机关责令行为人停止产生噪声或降低噪声、提起民事诉讼之外的第三种救济途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