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不能盯着未成年人
【“盲盒”不能盯着未成年人】来源:法制日报
□ 欧阳晨雨
近日 ,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发布了《盲盒经营活动合规指引》(简称《指引》) , 对盲盒经营活动提出系列合规经营建议 , 包括规范盲盒价格体系、规范营销炒作行为以及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机制等 。
如今 , 在以年轻人为主的消费者群体热捧之下 , 盲盒从最初的潮玩 , 迅速扩展到美妆、餐饮、图书等诸多行业 。 盲盒经济也跻身于“2021年度中国十大经济热词” 。 然而 , 盲盒经济一路飞奔的同时 , “踩坑”“触线”等“次生灾害”问题也频频出现 。
特别是 , 在盲盒消费主体中有不少未成年人 , 他们往往缺乏判断力、辨别力和成熟消费观 , 面对盲盒的新奇、刺激 , 很容易上瘾 , 引发一些不良影响 。 比如文具盲盒以其包装精美、平价实用同时兼具趣味性等特点吸引了很多中小学生 , 有的孩子频频向家长要钱购买文具盲盒 , 沉迷其中 , 严重影响学习 。
盲盒有其存在的积极意义 , 但不能光盯着未成年人 。 此次 , 上海率先在全国出台《指引》 , 专门构建未成年人保护机制 , 传递出规范盲盒经营、保护未成年人的强烈信号 。 比如 , 要根据民事能力状况 , 区分八周岁以上和八周岁以下两个未成年人群体 。 前者有条件准许销售 , 但要征得其监护人同意;后者则完全禁止销售 , 这种定向保护措施 , 无疑有助于防止未成年人盲目跟风消费 。 规定盲盒内商品实际价值应与其售卖价格基本相当 , 其单个盲盒售价一般不超过200元等 , 通过价格封顶的策略 , 有利于压缩商家不正当定价、牟取暴利的空间 。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 盲盒经济应循法而行 , 才能避免其“脱轨”“翻车” 。 期待《指引》能在当地得到真正落实 , 同时也给各地提供经验参考 , 有效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 让这种模式给消费者带来更多惊喜 , 以推动盲盒经济健康发展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