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跃迁的历史窗口期 , 技术变革尤其是核心技术领域的突破将是国际间产业竞争的制胜要素 。
在芯片、操作系统、核心算法、数据库管理系统等核心技术领域 , 我们要想实现突破只能靠自主创新 , 没有捷径可走 。 虽然目前在某些核心技术领域 , 我们与国际领先水平尚有一定差距 , 但一大批技术科研人员追赶的脚步从未停止 。 而中国经济的特点也让我们的路径和脚步更为坚定:中国国内拥有超大规模和复杂度的应用场景 , 可以让技术面对全球最严峻和苛刻的挑战 , 也享有最具生命力的土壤 。 广阔的应用场景会进一步激发核心技术创新的动力 , 并迅速找到最佳、也是最具发展性的路径 。
比如在工业机器人的核心算法领域 , 国内相关领域算法不够完善 , 导致国产机器人稳定性不佳 , 故障率居高不下 。 而在高智能化无人仓领域 , 自动化机器有着丰富的应用场景 , 应用不可或缺 。 京东自2007年开始自建物流体系 , 就认识到物流仓储系统自动化、智能化、无人化是大势所趋 , 是必须自己攻克的“硬骨头” 。 京东技术团队发挥工匠精神 , 经过十几年自主研发、不断打磨提升 , 终于实现了“大规模机器人仓调度算法”突破 , 在成本、效率上都超越了进口设备 , 并在多个行业展开应用 。
京东这套针对上万货架、上千机器人、上百工作站、亿级可行空间匹配问题实现秒级求解的“大规模机器人仓调度算法” , 入围2021年Franz Edelman杰出成就奖(全球运筹和管理科学界的最高工业应用奖) 。 该奖项是全球运筹和管理科学界的最高工业应用奖 , 被称为运筹学的“奥斯卡” 。
在数据库核心技术领域 , 京东的自主研发的国产分布式数据库StarDB , 也是经过研发团队多年坚持不懈的攻关 , 最终实现突破 。 StarDB不仅大规模支撑京东集团核心业务系统 , 平稳支持了15次京东618、京东11.11大促 , 服务了多家海内外金融机构 , 完成了中国软件评测中心的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国产化测试认证 。
可以看到 , 中国不仅有培育核心技术的肥沃应用土壤 , 更有一批“执着”的科技企业和技术工匠 , 他们聚焦主航道 , 几十年如一日精细打磨技术和产品 , 展现出真正的工匠精神 。 而核心技术的突破绝对不是一朝一夕 , 也只有技术工匠才能堪此重任 , 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 。
【丰富场景提供核心技术创新“沃土” 工匠精神引领科研人员奋勇前行】例如在智能供应链领域 , 京东长期对供应链的全链路进行应用创新 , 实现近1000万自营商品的世界级库存周转 , 全国超300座城市的分钟级送达;利用智能供应链超级自动化 , 完成对商品全流程进行智能决策+自动采买 , 并采用“京慧”数字化供应链服务解决方案 , 为海量商家提供一体化供应链优化决策服务 。
2019年8月 , 科技部公布的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中 , 宣布依托京东集团建设国家新一代智能供应链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 目前京东与蒙牛、格力、通用五菱、中国医药、三九医药、新华书店、宝洁、飞利浦等品牌商开展了供应链创新合作 。 京东智能供应链Y业务部打造了C2M智能制造、品类与供应商管理、价促管理、库存管理、履约管理的五大业务板块 , 打通产业链全链路协同 , 助力更多产业伙伴供应链能力提升 。
京东自2017年初全面向技术转型以来 , 在技术上累计投入近750亿元 , 形成了大规模机器人仓调度算法、超级自动化供应链、智能城市操作系统等数字技术应用成果 , 为制造、流通、服务等相关产业和企业注入了持续增长的新动能 。 相信会有更多国内领先企业以创新为导向、以技术为生命、以质量为追求 , 将“心心在一艺 , 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 , 其职必举”的匠心匠魂用在核心技术创新上 , 用数字技术更好地促进实体经济升级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