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城深圳小区上演“电梯惊魂”去地产化阵痛难掩( 二 )

“通力电梯也不差 , 为什么我们小区电梯频频发生故障 , 极度怀疑我们小区的电梯是‘以次充好’ , 我们一而再再而三低表达诉求 , 物业每次过来就是派人维修检测 , 最终问题还是存在 , 电梯故障关系业主的生命安全 , 我们特别希望开发商能够更换电梯 。 ”李先生对此表示 。

小区除了电梯问题频发外 , 盛世嘉物业还存在着小区高空抛物、停车场和电梯里无信号、停车场出入口改造等尚未解决的问题 。

楼盘社区挂着注意高空抛物的横幅

作为宝安沙井的热门项目 , 很多业主都是冲着华侨城的名声和不错的地段位置入手了该项目 , 然而“华丽外表”的背后 , 却是一个“锈迹斑斑”的内心 。

2

重金布局文旅

1985年 , 华侨城集团由深圳沙河华侨农场起家 , 是国务院国资委100%控股“血统纯正”的央企 , 发展初期以“主题公园+地产”的商业模式进行乐园开发 , 将荒滩野地打造成了旅游城 , 周边房产价格也水涨船高 , 赚了不少钱 , 并走出深圳 , 在北京、上海、成都和武汉等地进行复制 , 著名的“锦绣中华”“世界之窗”“欢乐谷”都出自华侨城 。

最近3年 , 华侨城开始全国撒网 , 跑马圈地 , 重金布局文旅产业 , 除了积极布局大本营——粤港澳大湾区外 , 在京津冀、长三角、武汉及中部、西安及西部、云南、海南等地的50余座城市频频落子 , 开展文旅或新型城镇化项目 。

据悉 , 在深圳 , 华侨城集团借着“东进战略”和“大前海战略” , 布局包括欢乐港湾、甘坑客家小镇、大鹏所城、凤凰小镇、光明小镇、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等在内的十大重点项目 。

截至目前 , 华侨城集团已经在珠三角地区开拓文旅综合项目近30个 , 分别在广州、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珠三角9市进行全域旅游投资及合作布局 。 预计2020年后 , 华侨城集团近3年所布局的文旅项目将陆续建成 。

扩大旅游业态 , 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 。 华侨城此前踩准了历史进程 , 外加自己有意识的努力 , 前几年华侨城轻松收割了一波 。

据凤凰网房产了解 , 2015年至2017年 , 华侨城旅游综合收入(仅指旅游业务类收入 , 不含房地产业务和其他)分别为123.21亿元、160.06亿元、185.3亿元 , 同比增长29.91%以及15.77% 。

不过 , 在2018年上半年华侨城旅游综合收入营收同比大降27.3% , 仅为46.75亿元 。

值得关注的是 , 2017年华侨城A营收423.4亿 , 同比增长19.33% 。 其中 , 房地产业务占比55% , 同比增长23% 。 而旅游综合业务收入增速仅15.7% , 业务占比也从上年的45.11%降到了43.7% 。

2018年上半年 , 华侨城房地产业务占比进一步扩大至67% , 增速也飙升至39% 。 而旅游综合业务增速却为- 27.31% 。

由此可见 , 房地产业务才是华侨城集团实力最强的板块 , 而这也曝出华侨城光鲜亮丽面子下的良莠不齐和模式弊端 。

3

“去地产化”存隐忧

华侨城2018年财报显示 , 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81.42亿元 , 同比增长13.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5.89亿元 , 同比增长22.5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95.12亿元 , 同比增长30.41%;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9.84亿元 , 2017年为-79.14亿元 , 同比扩大了26.15% , 这也是华侨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最高的一年 。

同时 , 数据显示 , 华侨城2018年资产负债率达到73.77% , 2017年负债率为69.89% , 同比上升3.88% , 而2016年和2015的资产负债率为分别为67.12% 和63.41% 。 也就是说 , 过去3年华侨城资产负债率从63.41%上升到73.77% , 上升了10.36% 。

承受着巨大负债现金流压力 , 华侨城不得不加大融资力度 , 同时也暴露了华侨城发展模式隐忧 。

据公开信息统计 , 2018年 , 华侨城至少挂牌转让了包括深圳、上海、海南、南京、西安、重庆、成都、云南等地18家子公司股权以及债权 , 数量较2017年增加了一倍有余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