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租房市场上也曾注意到这一点 , 并建造了一批共享社区公寓 , 试图解决年轻人的社交隔绝问题 。 \r\n在北京三环边上 , 紧邻中国人民大学的一片住宅区里 , 就藏着一家这样的青年公寓——2015年4月开业 , 此前曾获得雷军旗下的顺为资本领投A轮融资 。 \r\n社区里有两栋5层高的公寓楼 , 布局类似大学宿舍楼 。 一楼的共享空间分别配备了厨房、酒吧、台球桌和工作学习区 , 负一层有小型健身房和放映厅 。 \r\n公寓对租客有一套筛选机制:45岁以上的不租 , 带小孩和老人的不租 , 不爱交朋友的不租 。 此外 , 房租的价格设置也是一个门槛——4000元起 。 \r\n“说实话 , 这个房子并不便宜 。 ”祝森林在这里住了一年半 , 对这个社区印象最深的 , 是到处洋溢的年轻气息 , 院里进出的都是20多岁30岁左右的年轻人 , “带着50%以上的学校气氛 , 一点都不死气沉沉 , 至少不是一些老小区常见的‘老人、孩子与狗’ 。 ”他见过有人呼朋引伴在共享空间蒸螃蟹、煮火锅 , 玩狼人杀 , 也有人看书学习 。 \r\n2016年底 , 他现在的女朋友租了这套房子 。 房间只有十五六平 , 长方形的 , 一进门先是一个玻璃墙的卫生间 , 往里走是一套“上床下桌” , 床比宿舍的要宽 , 有1.8m , 靠窗的位置摆了一张单人沙发 , 下面铺了一张小地毯 。 祝森林说 , 女朋友当时选这个公寓 , 主要是看中它的地段好 , 离公司近 。 房租接近5000元 , 算上水电 , 即使后来两个人合住 , 也不算便宜 。 \r\n两栋楼之间有一个小型篮球场 , 夏天总能看到年轻的姑娘小伙的身影 。 公寓的运营团队几乎每周都会组织联谊活动 , 祝森林有一次看到篮球场上出现了一个充气泳池 , 大家穿着泳装 , 拿着水枪 , “玩得挺嗨 。 ”社区也搞过房门涂鸦大赛 , 第一名有800元奖金 。 祝森林的女朋友是设计师 , 以前画过手绘 , 那次轻而易举就夺冠了 。 \r\n两个人谈恋爱以后 , 很少再参加那些娱乐项目或交友活动 , “上班都比较忙 , 回去能睡觉就可以了 。 ”去年11月 , 祝森林和女朋友从共享社区里搬出来 , 租了一套一居室 。 尽管他很认可社区的年轻和活力 , 但总觉得气氛大过实用 。 \r\n
\r\n
祝森林住过的共享社区 。 \r\n
\r\n
祝森林和女朋友把房间布置得很温馨 。 \r\n
\r\n
祝森林说 , 房间里的床像火车卧铺 , 他坐在床上头会顶着天花板 。 \r\n
7、没有客厅的年轻人\r\n
Zoe租房时也曾考虑过搬进共享社区 , 但在实地考察过一家公寓之后 , 她觉得性价比并不高——房间非常小 , 没有生活感 。 她不喜欢那种样板间的风格 , 甚至怀疑那些共享空间究竟能不能建立友谊 。 \r\n
在台湾旅行时 , 她亲眼见到在类似的青年公寓里 , 陌生人之间几乎没有交流 。 “那种我们想象的 , 有一个人抱着吉他弹琴 , 大家在旁边唱歌的场景 , 还挺难发生的 , 想象而已 。 ”Zoe觉得 , 如果大家连跟室友、同事都很难破冰 , 很难去建立关系 , 更何况更大范围的陌生人 。 \r\n
在她看来 , 问题并不在于公寓的形态 。 她回想起身边大部分年轻朋友的状态 , 就是不想、不愿意、也懒得去了解别人 , “有点玻璃心” 。 \r\n
她看不惯大家天天抱怨孤独 , 又不愿意打破孤独 。 “你孤芳自赏 , 等着会有人来解救你?不可能的 。 ”Zoe说北京最好的状态就是所有人都在扑腾 , “跟一锅煮沸的饺子一样 。 如果你的问题是没有客厅 , 你孤独 , 那你就去做有客厅的人 , 去做不孤独的人 。 ”\r\n
但她也理解年轻人的自顾不暇 , “他们无暇给别人爱 , 没有耐心去了解彼此的生活 。 我自己都已经这样了 , 你还想让我照顾你、倾听你、陪伴你?”\r\n
薛兆年想 , 也许是因为大家越来越自私了——每个人都只想考虑自己 , 但同时也需要别人 。 \r\n
当代年轻人的孤独感 , 是很多原因共同造成的 。 独生子女的经验、对互联网的依赖、生存的压力、房价……等等 , 但是这么多问题 , 都不是个人可以解决的 。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 想不了这么多 , 能解决的 , 只能是自己的生活 。 \r\n
到北京四年 , 薛兆年有了很多“周更朋友”、”月更朋友“ 。 “天天见面该拉黑了 , 很多人连这样的朋友都没有 。 ”她希望 , 有一天能在家里和朋友见面、聚会 。 但现在似乎还不可能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