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阶段追加被执行人的规定 执行人与被执行人的区别

法院被执行人和失信被执行人的区别:
被执行人:通过法院判决,需要承担对应执行义务的人员,进入执行程序时,都可以称为被执行人 。
失信被执行人,则是在被执行人基础上,通过手段使法院无法执行,使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而被执行人实际上是有能力执行的 。

执行阶段追加被执行人的规定 执行人与被执行人的区别

文章插图
如:恶意隐匿、转移财产,采取玩消失等手段,拒不执行甚至采取暴力抗法的手段阻挠执行等 。
失信被执行人会被法院纳入征信系统,全国联网,未来对此人的信誉系统都产生巨大影响,包括无法信贷,无法办理信用卡,被限制高消费等 。
被执行人,在被执行完毕后,就和一般人相同了,并无上述失信人员要承担的失信后果 。
失信被执行人和限制高消费的区别:
法律依据不同;时间先后不同;法律后果不同 。失信被执行人,是指被执行人具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俗称老赖 。被执行人为单位的,被限制高消费后,禁止被执行人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财产实施上述消费行为 。所以限制高消费只是失信被执行人的一种强制手段 。
可以对失信被执行人采取的行为:
一是禁止部分高消费行为,包括禁止乘坐飞机、列车软卧;
二是实施其他信用惩戒,包括限制在金融机构贷款或办理信用卡;
三是失信被执行人为自然人的,不得担任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 。
限制高消费的条件:
限制消费措施一般由申请执行人提出书面申请,经人民法院审查决定;必要时人民法院可以依职权决定 。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限制消费措施,限制其高消费及非生活或者经营必需的有关消费 。
【执行阶段追加被执行人的规定 执行人与被执行人的区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被执行人,人民法院应当对其采取限制消费措施 。法院决定采取限制消费措施时,应当考虑被执行人是否有消极履行、规避执行或者抗拒执行的行为以及被执行人的履行能力等因素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