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也是 Pixel 6 本身在的影响力 , 让今年也有不少国内博主第一时间上手了 Pixel 6 体验 , 但部分媒体在体验中吐槽「电源键布置在音量键之上」相当「反人类」这件事 , 其实已经是 Google Pixel 系列(准确来说从 Nexus 时代就已加入)的特征 , 老粉丝大都已经默认并习惯了这样的设定 , 但对于习惯了国内 Android 手机设计的用户来讲这样或许确实是有些许不便 。
文章图片
在延续数代后置实体指纹传感器的「经典设计」之后 , Pixel 6 这一次采用的是屏下指纹识别设计 , 但 Google 仍然「慢半拍」 , 采用的是汇顶科技的光学指纹识别模组方案 , 在技术上相比今年发布的国内旗舰手机要落后一代;以及覆盖钢化膜之后指纹识别准确度/速度双双下降 , 但终归是赶上了潮流;从目前的信息来看 , 未来 Pixel 6 Pro 仍然可能加入 2D 面部解锁功能 。
不过在屏幕体验部分 , 我手上现在的 Pixel 6 只支援 1080P 90Hz 显示 , 6.4 英寸的屏幕其实谈不上多趁手 , 411 的 PPI 在 2021 年的旗舰手机序列中也只是勉强跨入及格线 , 这一点也与本世代 Pixel 6 与 6 Pro 皆为大屏手机有关;起步 207g 的重量让它的质感颇有分量 。
文章图片
就国内用户最关心的 Pixel 的移动网络体验来讲 , Pixel 6 支持的仍然实际测试信号最好的仍然是联通 , 如果你是进阶玩家 , 也可以通过解锁刷入 Magisk 的方式来解锁使用电信 4G , 这也是 Pixel 在中国使用不可避免的学习成本之一 。
但 Pixel 6 关于使用移动网络最大的问题其实还不止于此:如果说前代使用高通 SoC 的 Pixel 5 / 4a 5G 还能通过各种 Magisk 插件来「曲线救国」 , 在中国大陆境内用上 5G 网络 , 但 Pixel 6 用的是 Tensor SoC , 所以截至 2022 年一月都还没有可以在中国大陆正常使用任何运营商 5G 网络的手段:在可以预见的未来 , 它在我手里都只能显示代表着 4G 的「LTE」图标 。
文章图片
Pixel 在内在硬件配置中 , 相对革新意义最大的或许仍然因为它是首款搭载 Google 自研 SoC 的 Google 手机:随着摩尔定律的逐渐终结 , 在手机 SoC 的开发上能最直观的体现出来:手机需要探索不同的方式 , 来换取性能进一步的释放 , 比如为手机加入适合深度学习计算场景的 AI 协处理器 , 或专用于手机成像效率提升的 ISP 。
文章图片
这些在 2021 年听起来当然不会陌生 —— 因为小米、OPPO、vivo 都不约而同的将深度参与设计的定制 ISP 加入自己的旗舰手机来提升手机的拍照体验;这些都是 Google Pixel 在前五代 Pixel 中已经驾轻就熟的事情 , Pixel 6 所搭载的 Tensor Chip 芯片已经是下一步:将自研协处理器整合进自研 SoC 中 。
基于 Google Assistant 语言识别模型与 Gboard 输入法语音输入结合实现的增强版语音输入 , 这些 Google 早在 2018 年 I/O 大会中就演示过与其相关的技术 , 只是随着 AI 算力的提升 , 这一次 Google 终于可以将这些语音模型从服务器搬到手机里 , 在离线环境中能更方便的用到 。
文章图片
前面提到过 Pixel 6 搭载的是后置双摄模组:带广角镜头的主摄和另一颗超广角 。 除了没有长焦 , 其余的硬配置几乎与 Pixel 6 Pro 一模一样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