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科技型国企的混改转型路( 二 )


新机制激发活力
90后小伙张久武在今年迎来了职业生涯的重大变化——从一名基层技术骨干转变为企业中层管理人员 。 张久武所在的中环领先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是中环股份控股子公司 , 主要从事半导体材料技术开发与制造 。 2014年大学毕业后 , 张久武便进入这家公司 , 多年来在基层从事生产管理工作 。 在混改后的体制机制改革中 , 张久武因专业技术过硬脱颖而出 , 成为公司质量部部长 。
这一年的经历他至今仍觉得不可思议:“像我这年纪进入公司中层可能难以想象 , 公司的快速发展也给了我机会 , 也让我对公司及个人的前景充满信心 。 ”
有效的激励机制是中环集团全体员工感受到的最大变化 。 “过去一线员工工资不可能超过管理人员 , 现在则大不相同 。 ”秦克景介绍 , 混改后中环集团及所属企业开展了全员人才盘点工作和干部盘点工作 , 在集团本部率先引入了TCL市场化、国际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体系 , 导入了GGS全球职位评等系统、强绩效导向的薪酬和考核机制、全面的人才评价和培训体系 , 所属企业也在激励机制、干部选拔聘用等方面积极推进变革 。
混改后大刀阔斧的改革是否会引发人员的变动?像张久武这样基层员工曾一度担忧 。 如今 , 他和周围同事们悬着的心都放下了 , 因为公司发展蒸蒸日上 , 人才需求持续增加 , 现在大家的干劲比过去更足 , 干事创业的热情丝毫不减 。
截至2021年10月底 , 中环集团在津员工数近4900人 , 较2020年9月在津员工数3900人增加近1000人 。 TCL科技承诺 , 将持续加大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 确保研发队伍稳定 。
2021年6月 , 中环股份发布混改后首份股权激励方案 , 并实施完毕用于股权激励的3.3亿元股票的回购 , 实现了从战略加速到机制完善的闭环 , 发展迈入新阶段 。 沈浩平说 , 在当前市场化管理体制下 , 各种激励方案将充分调动公司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持续创新的积极性 , 有助于公司未来保持长期竞争力 。
此外 , 中环集团还打通了与TCL科技之间的人才交流培养通道 。 秦克景说 , TCL科技的人才培养体系里有“鹰系人才培养”计划 , 包括翱翔、精鹰、飞鹰、雏鹰4个层级 。 从2021年看 , TCL科技翱翔培养计划一共27人 , 中环集团占4人;精鹰班共87人 , 中环集团占12人 。 年轻人纷纷看到了充满希望的职业前景 。
创新引领企业发展再突破
“TCL科技的高科技、重资产、长周期的经营理念与中环股份不谋而合 , 因此公司能在业务与人员变动不大的情况迅速实现业绩倍增 , 下一步的投资发展方向也更加明确 。 ”沈浩平说 。
混改后 , 中环集团把“全球领先之道”战略与天津市“制造业立市”战略相结合 , 围绕主业加大本地实业投资 , 继续扎根天津发展 。
“天津拥有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 TCL会紧抓这一历史机遇 , 坚定立足天津发展的决心 , 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 , 为天津注入更多的创新发展血液 , 实现互利共赢 。 ”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曾这样说 。
为实现北方整体战略部署 , TCL科技已对中环集团本部增资25亿元 , 并承诺5年内不转让上市公司股权 , 且截至2021年底TCL科技及李东生已持续增持中环股份股票合计至28.03% , 合计增持金额33.6亿;TCL科技通过中环集团增持天津普林股票至29.50% , 增持股数为371.15万股 。
与此同时 , TCL科技将持续对中环体系内企业进行投资 , 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超30亿元 , 预计3年内将完成投资达60亿元 。 除中环体系外 , TCL科技在天津已完成投资近15亿元 , 预计两年内将完成投资达30亿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