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车险界的P2P”,车辆统筹爆雷不断,野蛮生长到何时?( 二 )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 , 仅是年底这段时间以来 , 就有数起车辆统筹的相关投诉 , 其中时间较近的是对华商统筹、首旭统筹保险等公司的投诉 。 而多数纠纷的缘由主要为工作人员失联不作为、理赔款迟迟不到位等 , 甚至有车主是将车辆统筹误当成了正规保险 。
黑猫投诉的案例显示 , 2020年3月份 , 张家口的李先生花费5600多元为其营运货车购买了一份“机动车辆安全统筹” , 统筹期限为一年 , 包括机动车三者责任安全统筹、车上人员责任安全统筹(司机) , “保额”共有60万元 。
2020年11月份 , 李先生发生交通事故 , 事故认定书判定全责 , 然而维修处理等相关赔付款却一直迟迟不到账 。
据了解 , 李先生购买的是中×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中×统筹)的机动车辆安全统筹 。 据其统筹单 , 其机动车三者责任安全统筹额度为50万元 。 在李先生方为全责的情况下 , 相关财产损失应当由中×统筹来赔付 。
但事实上 , 相关赔付款却迟迟未到 。 据悉 , 李先生在事故发生后很长时间联系不到该公司 , 后来终于联系上 , 半个月才定损 , 审核阶段更是等了一个月之久才通过 。 在未收到赔付款的情况下 , 当事人投诉到银保监局得到的回复是 , 这种统筹“不属于保险”“没有这个名字” 。
与此同时 , 多数车主也因分不清统筹与保险而“误入”统筹 。 部分车主在加入车辆统筹时 , 就是将统筹误认为商业保险 , 甚至放弃购买真正的车险而“裸奔”上路 。
车辆统筹为何野蛮生长?
由于营运车辆赔付率高、赔付金额高 , 加之车险综改对保险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导致国内多地出现了保险公司拒绝承保交强险、商业车险现象 。 在此情形之下 , 催生出了车辆统筹这一模式 。
车辆统筹尤其是以河北、山东等卡车保有量居多的省份以及深圳等地发展迅速 。 业内人士表示 , 河北好多地方的大货车都上不了保险 , 但又不能“裸奔”上路 , 业内就以互助形式做了统筹 。
有媒体报道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商用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钟渭平曾指出 , 现在全国范围内能为商用车提供承保业务的保险公司不足6家 , 提供区域性承保业务的只有4、5家 。
在百度上 , “保险公司不卖货车保险违法吗”“家里大车保险公司不愿承保怎么办”“哪家公司能买到重型自卸货车保险”等相关的搜索及求助信息 , 大量涌现 。

被称为“车险界的P2P”,车辆统筹爆雷不断,野蛮生长到何时?

文章图片
图1/2

据了解 , 在商用车的风控体系中 , 多数大货车被评为E类车 , 保险公司几乎都不收 , C类和D类车也多遭保险公司拒绝 , 甚至连交强险都拒保 , 无奈之下很多营运货车只能购买统筹 。 有车主反映 , 交强险不承保还能去投诉 , 而商业车险不承保那就投诉无门了 。
同时相较之下 , 车辆统筹比商业保险在价格方面有更多优势 , 也更能为车主所接受 。
从事过统筹行业的知情人士爆料 , 统筹公司的主要渠道就是运输公司 , 因为多数私人货车都会挂靠到运输公司 , 而运输公司为了利益最大化 , 跟统筹公司合作 , 收车主买保险的钱去买统筹 , 而很多车主其实是看不到保单的 , 只以为交了钱就是买的保险 。
“往往车主花个几万块 , 其实挂靠公司就只花了几千块 , 那么剩下的钱就被挂靠公司给吞了 。 ”知情人士指出 , 运输公司是知道统筹是没有保险功能的 , 而统筹公司也就是赌事故率 , “一旦发生重大事故 , 统筹就惜赔或不赔 , 这就是统筹为啥能生存下去的原因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