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车险界的P2P”,车辆统筹爆雷不断,野蛮生长到何时?( 三 )


另一方面 , 多数统筹公司也都存在着名称相似、甚至撞名保险机构的情况 。 比如中路交通运输有限公司撞名中路保险 , 众安安全统筹服务有限公司撞名众安保险 , 泛华机动车安全统筹服务有限公司撞名泛华保险等 。 即便都是私营企业 , 企业名称也大多都挂着“中”“保”“安”等字样 , 打着国企或是保险机构的名头 , 轻易取得消费者信任 , 让消费者“感觉”很放心 。
同时 , 统筹公司与车主签订的机动车安全统筹单 , 从样式来看无论是颜色、结构 , 还是文字 , 甚至字体字号都与保险公司的保单极为相似 , 更加使得车主误以为自己签的就是保险公司的正规保险合同 。
值得一提的是 , 早在2012年 , 《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中就曾提到 , 鼓励运输企业采用交通安全统筹等形式 , 加强行业互助 , 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
而这项意见 , 也成了统筹公司们的金牌令箭 , 更有甚者直接在官网中专设政策支持一览 , 将其截图贴上 , 以示正规合法 。

被称为“车险界的P2P”,车辆统筹爆雷不断,野蛮生长到何时?

文章图片
图2/2

如何整治“车险界的P2P”?
车辆统筹公司无疑有着更大的经营风险 , 纠纷不断 。 对于如此“统筹互助” , 业内呼吁监管重视 , 而这也同样引起了监管的高度关注 。
有业内人士认为 , 车辆统筹无疑是“车险界的P2P” , “统筹公司一旦爆雷 , 如果发生事故 , 参加统筹的司机可能倾家荡产 。 ”
也有人表示 , 应充分发挥互助的优势 , 实际上 , 统筹承担了一部分社会风险 , 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下保险公司拒绝为营运货车承保的问题 , 并且互助成员之间能起到约束作用 , 有助于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 认为“应该推广 , 也应该规范” 。
有律师也指出 , 车辆安全统筹其实就是在打保险业务的擦边球 , 因为保险是需要持牌经营 , 这类公司无法取得保险牌照 , 获取保险营业资质 , 就利用工商注册登记来规避保险法的相关规定 。
事实上 , 2020年 , 陕西省保险行业协会就曾先后两次在官网发布了相关风险提示 。 其指出 , 机动车辆安全统筹不是保险 , 消费者购买后可能面临退保、理赔和纠纷处理等法律风险 。 并且强调 , “车辆统筹”业务的汽车服务公司 , 不是经过合法批准的保险公司 , 不能从事保险业务 。
此外陕西保险行业协会还特别提醒 , “车辆统筹”没有专业法律依据及行政法规保障 , 主要根据合同法相关规定进行契约行为 , 并且尚无专业管理机构进行监督管理 , 仅作为一般企业由市场监管部门进行管理 。
据交通运输部数据 , 截至2020年末 , 全国拥有公路营运汽车1171.54万辆 。 这庞大的数字背后 , 也正意味着其风险保障的缺口 。
2021年7月 , 银保监会财险部召开专题座谈会 , 调研了解部分业外机构经营车辆“交通安全统筹”等类车险业务有关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 8月19日 , 保险业协会面向各财险公司发布《关于开展营业货车“统筹互助”有关情况调研的通知》 , 拟就交通安全统筹相关问题开展书面调研 。
也许 , 车辆统筹开启规范发展之路 , 已经为时不远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