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科技向令说” , 作者:曾响铃, 铅笔道经授权发布
临近春节 , 年味渐浓 , 其中大部分 , 又附着在年货上 。 如今过年 , 可以不吃饺子 , 不燃放爆竹 , 甚至可以不见面 , 在线上与亲人团聚、给亲戚拜年 , 但年货该囤还得囤 , 或给自己 , 或给家人 , 这也是春节将至的重要印记 。
按照过年的传统 , 除夕之前的十天、半个月 , 就要开始囤年货了 , 吃的、用的、穿的、玩的......这些都可以称之为“年货” 。 置办年货的传统历史悠久 , 最早可追溯至汉代 , 据称春节置办年货、吃饺子、燃放爆竹等传统 , 就形成于那个时期 。 而置办年货 , 也是保留最久的传统之一 。 数千年来 , 年货的内涵始终未变——既为犒劳自己或家人过去一年的辛劳 , 也寄予着对来年的美好期盼 。 简言之 , 就是改善当下 , 提升幸福感 。
而随着社会变迁 , 无论年货置办方式 , 还是年货品类等 , 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 如置办方式从“线下赶集”变成“线上采买” , 年货节成了继618和11.11之后的又一个重要网络购物节 , 年货品类则从“吃点好的”变成“买点实用的”等等 。
尤其是近年来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 衣食早已无忧 , “烟酒糖茶”等传统年货之外 , 人们还看重年货的实用性 , 以3C数码、家电为代表的“实用新年货” , 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年货新宠 。
![]()
文章图片
从“吃点好的”到“来点实用的”【年货变迁:从“吃点好的”到“买点实用的”】有人说 , 中国的年货历史 , 就是一部国人生活方式的变迁史 。
过去很多年 , “吃”一直是年货的主角 , 过年“吃点好的”深入人心 , 以“烟酒糖茶”为代表的传统年货也都跟“吃”有关 。 毕竟在经历过物质并不富足的上一代人眼中 , 过年“吃点好的”是主流选择 , 因此与“吃”相关的年货 , 是大部分家庭每年春节消费支出的绝对主力 。
不过 , 最近这些年 , 围绕“吃”的传统年货不再是唯一选择 。 手机、智能手表、智能音箱、按摩仪、电动牙刷、扫地机器人、洗碗机等3C数码和家电产品 , 逐渐成为年货新宠 , 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 。 过年买点实用的的家电数码产品 , 成为新趋势 。
据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消费分析显示 , 在2021年货节消费增长品类中 , 电脑、生活电器、手机、个护健康等都增长明显 , 名列前茅 。 且对比年轻人群在这些品类的消费TGI指数(可反映目标群体在特定研究范围内的强势或弱势的指数)后可以发现:85后、90后(26-35岁)人群是拉起重点品类消费的主力 。 在过年期间 , 为自己和家人换个新手机 , 为爸妈买扫地机器人、洗碗机、智能手表等已成为更多年轻人的选择 。
文章图片
背后的逻辑也不难理解 。
一方面 , 人们物质生活丰富后 , 消费开始升级 , 人们更加重视生活品质 , 年货置办也有相同逻辑 。
过去这些年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升 , 满足“口腹之欲”早已无需等到过年 , 大部分人平时都能吃好喝好穿好 。 年货置办的范围因此也从餐桌、衣柜等 , 蔓延到健康、精神享受等其它生活领域 。
人们乐于购买智能手表、按摩仪、电动牙刷等年货 , 是因为其能更好地为健康护航 。 而扫地机器人、洗碗机等则能将我们从繁锁家务中解放 , 获得更多空闲时间享受 。 至于智能音箱、智能语音电视、投影仪等 , 则能让人们精神生活变得更富足 , 并带来更好的体验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