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作者|祖杨
你的互联网生活被按下了倍速键:日常追剧、追综艺时 , 选择2倍速、3倍速播放几乎是必备选项;“5分钟读完《百年孤独》”、“10分钟看完《鱿鱼游戏》”等短内容成为了日常消遣;即便是被极致压缩后的短视频 , 也已经可以通过倍速功能再加快 。
这被称为一种技术赋权 , 用户通过倍速“掌控”消耗在互联网上的时间——更快地输入 , 更快地消费 , 也更快地遗忘 。
不止如此 , 媒介影响认知 , 在按下视频倍速键的同时生活的倍速键也悄然开启:忙碌求职、高频跳槽的快节奏生活 , 随处可见的“三个月带你从月薪三千到过万”的速成教程 , 以简便高效为卖点的各类生活服务 。 倍速键下 , 同辈压力、内卷、焦虑、KPI、ROI充斥着城市空气 。
效率越来越高、节奏越来越赶、时间越来越紧 。 倍速世界里 , 我们到底在急什么?
万物皆可倍速
一开始被按下倍速键的是网络剧集 。
大约五年前 , “倍速”这一舶来品在国内视频平台上线 。 彼时网络剧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 数量丰富、类型多元 , 但同时注水剧情泛滥 , 观众想要获取更多的信息、过滤掉拖沓的剧情 , 初上线时的倍速功能键的确“解救”了大多数观众 。
但当观众对倍速逐渐成瘾 , 拖沓的剧情倍速 , 无聊的综艺倍速 , 即便是复杂烧脑、短小精悍的精品之作 , 也已经无法将节奏拉回正常 。
《2021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 , 27%的网民选择加速观看网络视频 , 近四成的00后群体选择倍速观看 。 腾讯在线视频副总裁韩志杰也曾在去年年度发布会上也披露了这样一组数据 , 2021年腾讯视频的二倍速用户相比2020年同期增长了100% 。
坚持原速观看完一部剧集、综艺 , 成了倍速世界里的一种另类挑战 。
文章图片
长视频平台倍速选项
异军突起的短视频内容 , 某种程度上就是长内容的“倍速形态” 。
比如在各大平台上盛行的“X分钟看完一部电影/剧集/综艺”解说内容 , 二创作者通过提炼梳理 , 将原本的长内容以“十倍速”节奏精简呈现 。 观众当然是爱看的 , 通过短短几分钟的时间洞悉烂片的不足之处、拆解神作的起承转合 , 有没有看过原作 , 都不影响他们掌握这块“社交货币” 。
但这也是值得“可惜”的 , 抛开商业版权问题不谈 , 泛滥的影视解说中被淹没的是内容的价值 。 长篇剧集与电影中 , 那些创作者精心设计的情节预埋、对音乐和台词的节奏打磨 , 在简化直接的“X分钟看完XXX”式叙事中消解殆尽;更遑论那些挣扎在亏损泥潭中的长视频平台方 , 高成本的制作成为短内容的养料 , 由此也不难理解去年优爱腾对“二创”侵权行为的多番打压 。
更多的15秒到1分钟不等的原生短视频内容 , 通过单列信息流永不枯竭的供给 , 将“快节奏”“碎片化”牢牢刻上了这个时代的消费心理 。 2018年短视频月总使用时长超越在线视频 , 2021年再超过即时通讯 , 内容消费形态变革的浪潮汹涌——越来越短、越来越碎 。
【快进快进快进,我们终究坠入了「倍速世界」】但这依旧还不够快 , 2021年10月 , 主流短视频平台开始支持倍速功能 。
短视频平台倍速选项
博客、微博、长视频、短视频、短视频倍速 , 从长到短、从快到更快 。 倍速的不只是视频内容 , 而是越来越缺乏耐心的消费心理 , 碎片化的媒介构建出一个全面加速的世界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