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能找到了腾讯减持京东和Sea的真实

文章图片
图1/3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裴培
来源/互联网怪盗团(ID:TMTphantom)
众所周知 , 腾讯于2021年12月底和2022年1月初 , 先后宣布了减持京东和Sea Ltd的股份 。 其中 , 对京东的减持是类似清仓性的 , 并且把股票作为实物股息发放给了全体股东;对Sea的减持要温和一点 , 但把剩余的全部股份转换成了投票权较低的类别 。
这两起减持的共同特点是:被减持的都是腾讯的联营公司 , 腾讯都拥有董事会席位和一定的投票权 , 而腾讯都主动放弃了参与决策 。 腾讯官方对这两个决定的解释是:这是为了被投对象的健康发展 , 因为它们已经足够成熟了 。 显然 , 资本市场觉得这不是唯一的原因 。 肯定还有更长期、更深刻的原因 。
今天 , 在阅读央行发布的《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时 , 我发现了一条规定 , 可以比较圆满地解释腾讯为何要减持联营公司股权 。 首先说明一下 , 《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下简称《金控办法》)是央行于2020年7月23日通过、9月11日发布、11月1日开始执行的行政命令 。 它对于“金融控股公司”做了如下的原则性规定:
非金融企业、自然人和经认可的法人 , 控制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 , 且满足一定的资产指标 , 应当成立金融控股公司(金控公司) 。
投资方在申请设立金控公司时 , 应当逐层说明股权结构 , 包括最终受益人、股东关联关系和一致行动人关系等 。
央行会同相关部门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 对金控集团的资本、行为及风险进行全面、持续、穿透监管
在《金控办法》中 , 还对金控公司的控股股东、重要股东和管理层做出了详细的资格规定 。 其中第九条第4款规定如下:
(申请成立金控集团的)非金融企业应当财务状况良好 。 成为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 , 应当最近三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 , 年终分配后净资产达到总资产的40%(母公司财务报表口径) , 权益性投资余额不超过净资产的40%(合并财务报表口径) 。
也就是说 , 金控公司的控股股东 , 如果是非金融企业 , 那么它的合并资产负债表上的权益性投资余额不能超过股东权益(净资产)的40% 。 按照最新一期财报(2021年第三季度) , 腾讯很可能超过了这个指标 。

文章图片
图2/3
首先说明 , 《金控办法》没有解释什么是“权益性投资” 。 我在央行公布的其他金融监管文件中 , 暂时也未发现对“权益性投资”的书面解释 。 按照一般的理解 , “权益性投资”至少有两种内涵:
狭义的“权益性投资” , 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当中的股权投资 , 也就是按“成本法”或“权益法”(注:这是两种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核算的股权投资 。 会计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内部往往会以这种口径定义“权益性投资” 。
广义的“权益性投资” , 包括一切股权性质的投资 , 包括以“成本法”“权益法”或“公允价值法”核算的股权投资 , 以及带有股权属性的可转债、衍生品投资等 。 资产管理行业往往会以这种口径定义“权益性投资” 。
无论按照狭义或广义的定义 , 截止2021年三季度末 , 腾讯的权益性投资余额均超过了净资产的40% 。 让我们做一下简单的算术题就知道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